
近年來,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圍繞“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這一目標,為優化營商環境出臺的一系列“實招”讓落戶在此的企業可以更加安心、篤定地發展壯大,讓企業員工享受更加舒心、貼心的優質服務,為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構筑新優勢。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供圖 
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是上海市九大市級開發區之一,位于南上海,輻射整個長三角,發展潛力巨大。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供圖 
鳳創谷科創基地。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供圖
本報記者 | 邱愛荃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走進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處處充滿生機活力:一個個重點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競相投產、提早達效;一條條產業鏈條加速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創新;一組組數據涌動經濟發展澎湃活力,映襯著開發區經濟發展質和效的穩步提升…… 近年來,開發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強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圍繞“奉賢美、奉賢強”目標,搶抓新片區主陣地、新城建設發令地、鄉村振興主戰場、先進制造業承載區等重大發展機遇,聚力推進“四新四大”相互賦能、融合發展。
新質生產力成為“新著力點”
奉賢區,隸屬于上海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東南端,位于上海南部,東與浦東新區接壤,西與金山區和松江區毗鄰,南臨杭州灣,北與閔行區相隔黃浦江。2023年,奉賢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4.71億元,可比增長3.4%。縱觀2024年奉賢區政府工作報告,聚焦美麗大健康、新能源汽配、數智新經濟、化學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已成為奉賢區產業發力的新著力點。 據介紹,開發區是上海市九大市級開發區之一,位于南上海,輻射整個長三角,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上海市政府“創新驅動發展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等經濟布局戰略的實施,開發區正成為奉賢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承載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集聚地和發展最快的產出地,成為上海南翼最具活力區域之一。 “一開始選擇這里,是因為覺得創業環境很不錯,而且周圍也都是生物醫藥類的公司,可以形成集聚效應。沒想到短短幾年,我們就在園區的孵育下生根發芽,擁有了試劑研發生產中心、儀器研發生產中心、測序技術服務中心、儲運中心和綜合管理中心。”上海伯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伯杰醫療”)總經理趙百慧感慨萬千。 而趙百慧口中的“這里”,就是開發區重點打造的創新創業產業園——鳳創谷科創基地,也是開發區的首棟“億元樓”。去年7月19日,伯杰醫學健康X研究院在奉賢區舉辦成立儀式,趙百慧表示,伯杰醫療扎根奉賢,以創新發展為立業之本。研究院的成立將加速產學研合作轉化,推動行業內及跨學科交叉融合,成為創新策源地,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 據伯杰醫學健康X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靜介紹,X代表未來和希望,代表多領域、多學科、多元素共同合作。研究院成立后,將聚焦醫學診斷關鍵原材料和底層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突破,打造創新基礎,加強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致力于成為醫學診斷技術創新的重要窗口,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人才培育是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伯杰醫療作為上海市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十分重視產業人才引進和產學研成果轉化。借助X研究院,伯杰醫療將能夠聯合更多高校,對接多學科人才,協力推動底層技術創新,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據介紹,伯杰醫學健康X研究院的成立意味著伯杰醫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底層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持續發力,向世界一流的病原體診斷專家這一愿景不斷邁進,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這僅僅是開發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奉賢區緊抓上海五大新城、臨港新片區的歷史發展機遇,在產業集聚、創新發展方面初具形態。科技創新正以潤物細無聲之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科技創新的產業化發展,離不開企業主體的創新作用。 “我們要加快推進產業能級提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搶抓風口、加快成勢,瞄準“基礎理論創新、底層技術創新、顛覆項目創新、跨界融合創新、轉移轉化創新”五個創新,聚焦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氫能新材料、醫療器械等領域前瞻布局、搶占先機,加快培育新的產業生態,促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降低新技術應用成本,打造新的增長引擎,塑造新的競爭優勢。以產業規劃布局和特色園區為載體,加速產業聚集升級,重點圍繞“美麗大健康、新能源汽配、數智新經濟、化學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緊盯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強化全鏈條培育,形成具有產業鏈主導力的戰略性技術和產品,努力構建優勢互補、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年內引進1~2家龍頭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 同時,強化培育招引力度,形成多元產業格局。要聚焦主導產業,加大引進培育力度,圍繞關鍵環節招強引優。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環境條件,發揮全要素集聚作用,突出“產業鏈、資本鏈、市場鏈、技術鏈、人才鏈”全鏈條招商,注重引進具有較強產業帶動力的大項目、好項目。制定完善招商引資管理辦法,規范招商工作行為,提升招商工作效能。依托“奮進30·百億再出發”2024春季招商大比武競賽活動,亮出招商新招、實招、奇招。拓展招商引資渠道,用好平臺招商、場景招商、線上線下招商等精準招商模式,高度重視服務貿易型大稅源客戶。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利用好進博會、國際化妝品大會等重要展會、節會,加大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達成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宣傳推介實效。確保全年完成25場以上高質量推介會、精準對接會。充分發揮鳳創谷、鳳翔谷、創智源等孵化器“筑巢引鳳”作用,有效提升承載力,著力引進落地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培育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創新發展動能。
產業新空間轉向“立體增長”
新質生產力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必然需要一定的空間。上海的產業空間,尤其是高產值、高附加值的重點產業空間,大部分需要在郊區向縱深、向立體開掘。為了騰挪出空間,奉賢區在發力。 近年來,奉賢區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手段,促進老工業區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引進符合奉賢未來發展導向的產業項目。開發區積極探索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支持溥瀾集團等民營資本利用自身產業優勢參與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涌現出了一批如鳳創谷生物科技園、奉美子綿園等成功轉型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 據介紹,位于開發區龍洋工業園區內的奉美子綿園2014年建成,土地面積39.6畝,在園企業16家,主要以一些物流倉儲、建筑材料制造等低端產業為主,存在用地低效、形態破舊、產業低端、畝均效益低等問題,不滿足園區高質量發展要求,改造需求十分迫切。 開發區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類分策、穩步推進的原則,于2017年引進溥瀾集團,進駐龍洋工業園區,成立了運營主體上海奉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改造完成后的奉美子綿園是以生命健康產業為主題的專業園區。近年來,獲得了上海市級眾創空間、東方美谷產業聚集中心、開發區優質招商平臺、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優良等稱號和榮譽。截至2023年底,奉美子綿園已入駐生物醫藥企業28家,產業聚集度達70%。在孵企業的在研項目涉及生物試劑研發、生物制藥等不同的生物行業細分領域。2023年度,園區企業共計完成產值4億元。 為促進產業集群集聚,上海工業綜合開發區將奉美子綿園的周邊區域定位為合成生物產業園,近幾年已經集聚了上海潔士鼎醫用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百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 開發區為提升競爭優勢,努力突破研發能力不足、高端人力資源匱乏、自主創新品牌短缺等瓶頸制約,結合奉賢區產業發展的重點和趨勢,于2016年9月建成鳳創谷科創基地,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開發區與溥瀾集團進行多輪的協商與溝通后,一致同意通過雙向合作、優勢互補,攜手將鳳創谷科創基地3號樓打造成南上海地標性生物醫藥高科技產業集聚地。 園區采用國有載體民營化運營的新模式:一方面依托開發區提供各項屬地化服務、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依托溥瀾集團生物醫藥產業化成熟的孵化服務體系支持中小科創企業發展。該模式充分尊重市場發展規律,最大程度激發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入駐的企業包含生物試劑研發、生物制藥、CRO、醫療器械等不同的行業細分領域,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已形成專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已經成為奉賢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地標性高地。 上海工業綜合開發區與溥瀾集團通過“政府戰略引導+專業委托運營”的合作模式,將屬地服務與市場運營結合在一起,進行專業化園區管理運營服務,進一步提高了產業轉型升級、園區盤活更新的速度和效率。在園區運營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引導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開辟產業發展的“新空間”,更是傳統優勢產業基礎厚積薄發、“轉舊為新”,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該負責人表示,要發揮優勢、鍛造長板,通過新興產業的注入與重塑,形成更高能級的產業格局。
營商環境催生“化學反應”
美樂家的日化基地總部,是其在奉賢的二次投資,該項目也是美樂家目前為止海外最大的日化生產基地。奉賢區跨前一步服務,在美樂家項目出讓合同簽訂不到24小時,幫助企業同時拿到了建設用地批準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書、設計方案批復、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5張證書,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加快項目落地。 很多企業像美樂家一樣,選擇在開發區這個大家庭扎根。米思米原有倉庫位于普天園區內,由于自身發展需要擴大產能,企業急需拿地并新建總部中心。開發區為其制訂推進計劃,建立24小時在線工作群,將土地調整為專用的混合用地。在各部門緊密配合下,僅在48小時內就辦結了用地規劃許可證、設計方案、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土地證,為企業節省了近半年時間。 “從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給予協調和支持。我們也與驗收方、投資方保持每周一次定期溝通,收集訴求,盡可能在按期、保質情況下順利達到交付和驗收。”米思米項目經理王軍介紹。 “我們在項目對接過程中感受到了開發區濃郁的產業發展氛圍,在考察營商環境后,決定將區域總部項目落地開發區,打造中國頂配的創新醫療器械工業轉化研發平臺和產業集聚區。”千健國科董事局主席張驥高度贊賞奉賢區政府及開發區的專業能力和服務精神。 據悉,該公司深耕中國創新醫療器械工業品研發和制造的一站式集成CRO服務,目前是中國排名前列的醫療器械科研外包服務集團。該項目擬建設“千年健康科創園”作為區域總部和項目孵化基地,總用地面積約140畝,計劃總投資75億元。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復雜局面下,企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市場預期不穩,發展信心不足。近年來,開發區提升服務意識,打通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提高服務企業的工作質量和水平,牢固樹立全周期服務理念,與企業建立發展“命運共同體”;以更積極的服務姿態,扎實開展企業大走訪,深入企業面對面、一對一了解情況,“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做好個性化服務,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個性問題個性解決,共性問題政策解決。 優化營商環境是提信心、穩預期、穩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今年2月18日,上海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布《上海市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這是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第七版行動方案,涉及五大行動150項任務舉措。 上海連續7年在歲末年初舉行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并出臺行動方案,一年更新一個版本,馳而不息抓落實。過去6年,6個版本方案共951項任務舉措實施,全市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到2023年底,上海企業總數達289.2萬戶,密度居全國前列。 上海堅持對標國際最優標準,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出臺最新版行動方案。“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市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上海將以釘釘子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和集聚海內外一流企業,向世界釋放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近年來,開發區圍繞“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這一目標,不斷在軟實力上下功夫,“金豆芽”服務“夢之隊”和“駐企店小二”工作機制、園區生活配套設施這些為優化營商環境而使出的“實招”,讓落戶在此的企業可以更加安心、篤定地發展壯大,讓企業員工享受更加舒心、貼心的優質服務,為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構筑新優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開發區將關注企業發展情況,關心企業困難問題,深化銀企合作、科創服務、政策扶持,將服務企業落到實處,真正成為企業的“創業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