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江西省宜春經開區圍繞做強鋰電新能源首位產業,做優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高成長性主導產業,做大建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招優引強,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打造“1+2+N”現代產業布局。“1”是鋰電新能源首位產業;“2”是電子信息(光伏、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和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建筑裝備、醫藥裝備)等具有一定基礎和高成長性的主導產業;“N”是建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產業特色、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圍繞“1+2+N”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定出臺《宜春經開區2023年產業賽道招商大比拼工作方案》,成立鋰電、光伏、數字經濟、裝備制造及建材、現代服務業5個產業賽道招商小分隊。堅持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積極對接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頭部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主動出擊、高頻對接,先后引進寧德時代新能源汽車一體化智能零部件項目、寧波震裕新能源電池殼體生產項目及江蘇林泉汽車內飾等項目,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鋰鹽生產—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全產業鏈。 全鏈協同,高效推動項目建設。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堅持做強鋰電新能源首位產業,做優光伏、裝備制造及建材、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深挖存量、拓展增量,加速引進頭部企業核心供應商,優化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著力形成空間上聚集、鏈條上耦合、價值上躍升的鋰電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堅持靠前服務、一線辦公,進一步優化工作推進機制,通過組建重大項目服務專班、項目推進工作專班等措施,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鏈條,全力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堵點難點問題,搶時間、拼進度,以超常決心、超常舉措、超常力度攻堅克難,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全面提升項目開工率、進資率、投產率。 改革創新,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構建產業項目、基金投資與銀行信貸“三位一體”產業金融生態,構建“百億基金、百億信貸”助力“千億產業、千億園區”的“雙百雙千”發展格局,開拓“1+2+N”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持續深化改革,相關經驗做法被列入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匯編;積極推行利企“微改革”,推行工程建設審批預警機制、“刷臉辦電”等10條“微改革”措施,打造“簡易、快捷、便民、公開”的政務服務新模式。率先開展行政服務便民改革,出臺“政務服務代辦員”制度,開設12345營商環境專窗,打造“10分鐘政務服務圈”,目前累計為群眾提供政務服務430余件。完善“領導+部門+特派員”網格化服務機制,選派305名企業特派員結對服務、助企紓困,主題教育以來已累計解決企業訴求428條,為園區企業投放貸款197.17億元。(張亞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