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2024年上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宣講會在京舉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提出,各國之間的情況不同,因此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政策應對措施。大力推進改善供給方面的改革將有助于降低通脹和減少債務,使各經濟體能將增速提高至較高的疫情前平均水平,并加快向更高的收入水平靠攏。各方需要開展多邊合作來限制地緣經濟割裂和氣候變化的成本和風險,加快向綠色能源的轉型,并促進債務重組。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與會建議,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方面,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確保政策取向一致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政策工具組合。 趙錫軍認為,一季度國民經濟持續回升、起步平穩、穩中有進、開局良好。外匯市場運行展現出較強韌性,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市場預期和交易保持理性有序。今年以來,民營和小微貸款增速明顯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規模增加,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也得到了推廣。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在票據方面的需求也較大。此外,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人民幣已連續四個月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