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李宏偉
什么是公共資源交易?顧名思義,指的是涉及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資源交易活動,包括工程招標、司法拍賣、政府采購,以及土地、國有產權、技術和知識產權、碳排放交易等。公共資源的交易方式,有招投標、采購、拍賣等多種方式。比如,剛剛在上海完成的新一輪藥品和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就屬于公共資源交易的一種。 2020年5月18日,上海在全國首創開展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出臺《上海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升級改造工作方案》,隨后推出《上海深化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建立起了“統一制度體系、統一市場體系、統一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上海公共資源交易規模連續三年破萬億元。近日,上海正式發布第二輪行動方案《上海市深化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第二輪三年行動方案”)。 新三年是上海“一網交易”改革從“后發領先”轉向“示范引領”的關鍵時期,從“以建為主”轉向“建用并舉”的接力時期,從“物理整合”轉向“化學聚合”的攻堅時期。上海將以“全”“統”“通”“融”為工作主線,計劃到2026年,“一網交易”數字化全面升級,“進一網、能交易”基本實現,成為上海創新要素資源配置方式、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基礎設施。
要素市場化改革邁入新階段
第二輪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實施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是上海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也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到2026年,“一網交易”數字化全面升級,“進一網、能交易”基本實現,全要素、全資源市場化配置“一張網”功能不斷強化,統一制度體系、統一市場體系、統一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在市場化改革、數字化治理、法治化環境、區域化合作、電子化交易、透明化服務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有效支撐上海強化“四大功能”、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一網交易”成為上海創新要素資源配置方式、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基礎設施,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提供示范樣本。 記者看到,與第二輪三年行動方案相比,2020年5月出臺的第一輪三年行動方案表述略顯簡單。當年的表述是“12346612”——即一條主線,推動公共資源“一網交易”加快向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一張網”轉變;兩大支撐,支撐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城市數字化轉型;三個統一,統一制度體系、統一市場體系、統一管理體系;四項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堅持統籌協調、協同推進,堅持小步快走、創新突破,堅持效果導向、系統集成;六個重點,即“6個化”:市場化改革、法治化環境、電子化交易、透明化服務、數字化轉型、區域化合作;六個抓手,即“4目錄2清單”:交易目錄、規則目錄、平臺目錄、公開目錄、服務清單、權責清單;12項專項行動:包括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交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機電設備國內招標、農業農村要素資源交易、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碳排放交易、司法拍賣服務、數據交易、服務國家戰略跨域跨境交易、“一網交易”融合提升等12項專項行動。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積累,上海在深化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功能不斷豐富
回顧第一輪三年行動方案,當時的目標是到2023年,通過深化“一網交易”改革,將基本建成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一張網”,形成統一的制度體系,不斷豐富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成果,形成統一的市場體系,不斷提升“一網交易”服務能級,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不斷強化提升數字化監管能力,上海成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的標桿,交易服務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三年來,上海主要圍繞“三個統一”推進“一網交易”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交易功能不斷豐富、交易能級不斷提升、交易空間不斷拓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國家考核排名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2020年5月,上海開展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后,第一批上線的“一網交易”平臺共涉及11個品類,包括政府采購、司法拍賣、藥品集采、工程項目建設招投標等。僅2021年一年交易規模達1.11萬億元,同比增長22.5%。2022年,上海公共資源全年交易規模突破1.3萬億元,再創新高。 經過三年的努力,上海“一網交易”總門戶從無到有,以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樞紐、交易分平臺為節點組成的統一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進一步拓展,交易品類從11大類拓展到22大類;上海公共資源交易整合共享工作協調機制從無到有,以協調機制為決策機構、協調機制辦公室為執行機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及各交易分中心為操作機構組成的統一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成員單位從18家拓展到25家,組建上海交易集團,并加掛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牌子。
數字化成為深化改革新利器
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似乎離大家的工作、生活有點遠,但從社會影響來看,公共資源的每一筆交易,與大多數人密切相關。 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是上海要素市場化配置通過“一網交易”邁出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更深層次的數字化轉型,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信息技術,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數據開發利用,并通過數字化,全方位強化區域合作,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和整個長江經濟帶。 三年前,“一網交易”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專家評論說,通過拍賣、招投標等方式實現的公共資源交易可以通過市場化機制發現公共產品的價格,為人民謀取更大福利。作為市場化改革的先鋒,上海在這方面已有很多探索,上海有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市土地交易事務中心、市政府采購中心等機構,分別承擔國有產權交易、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公共資源交易。現在,隨著上海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揭牌,以及公共資源“一網交易”的開通,上海在公共資源交易方面構建了“一張網”,有了更多的改革和探索。 第二輪三年行動方案出臺后,又有專家評論說,未來完成數字化轉型整合的上海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依托公共資源“一網交易”網絡,打造該市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一張網”,還可以橫向拓展更寬領域,按照應進必進的原則把更多的公共資源交易納入這張網,縱向貫通更深層次,輻射更大范圍,融入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乃至更廣闊的全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