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尹明波近日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山東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在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崔霞在吹風會上介紹,一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山東省出臺碳達峰碳中和若干措施、碳達峰實施方案,實施能源、工業等17個分領域工作方案、保障方案,省級層面“1+1+N”政策體系不斷落地生效。制定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建立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889個;推動發放煤炭清潔利用和碳減排支持工具貸款762億元,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344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189億元,信貸總量和受惠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推動“雙碳”目標與節能工作深度融合,狠抓“兩高”行業能效提升。 二是加力推進產業提檔升級。“十四五”以來,山東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壓減轉移整合煉鋼產能2356萬噸、焦化1801萬噸、地煉2696萬噸、輪胎2380萬條,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鋼鐵企業全部關停。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2023年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5萬個,技改投資增長9.4%、高于全國5.6個百分點。全力壯大“十強”產業,32個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達到2.8萬億元,帶動上下游配套及關聯企業超過2萬家;180個“雁陣形”產業集群和276家領軍企業總規模分別達到8.9萬億元和3.1萬億元。 三是加快推進能源結構綠色轉型。2023年,山東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加快建設,建成投運渤中B2等海上風電項目、首批200萬千瓦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正式投入商運,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9395.8萬千瓦,發電量達到1579億千瓦時,裝機量和發電量較2020年實現“兩個基本翻番”。同時,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梯次開發、連續發展抽水蓄能項目,持續推進電化學儲能規模化應用,積極推動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應用示范,新型儲能規模達到398.3萬千瓦,居全國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