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雙流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生產車間內忙碌,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新華社
柴 潔 本報記者 | 潘曉娟
民營經濟是各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四川成都民營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長,民營經濟規模持續提升。2023年,成都民營經濟增加值1.07萬億元、增長5.5%;經營主體近3777萬戶,居全國第二。2024年一季度,成都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780.92億元、增長5.0%,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0.4%。 為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近日成都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民營經濟55條”),以“促公平、創機會、優服務、解難題”為主線,圍繞促進公平市場準入、支持參與政府采購、支持發展壯大和數字化轉型等17個方面推出55條措施,條條聚焦民營企業關切和獲得感,用“真金白銀”力挺企業發展。 在5月16日舉行的第二期“蓉易見·民企會客廳”——成都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會議圍繞“民營經濟55條”進行了解讀答疑。從現場企業代表的問題訴求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民營企業參與政府采購、上市融資扶持舉措等話題備受關注。
真金白銀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成都的政策踩準了企業發展所需的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表示,成都這次及時出臺的“民營經濟55條”,以問題為導向,提供了路徑明確、以“真金白銀”支持的實招。 在促進市場公平準入方面,成都將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清理規范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為了讓民營企業有更多準入機會,成都將建設社會資本“蓉易投”平臺,向民營企業滾動發布重大項目清單、產業項目清單、特許經營項目清單、城市機會清單、政府購買服務機會清單,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在支持參與政府采購方面,明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出了采購限額標準以上,20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采購人應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預留份額提高至40%以上。 在支持發展壯大和數字化轉型方面,成都將實施培優育強龍頭企業計劃,對首次評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入圍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民營企業成為規模以上企業也有最高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針對個體工商戶,“民營經濟55條”拿出了有溫度的支持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臨街商鋪開展外擺經營,在具備條件的餐飲相對集中街道劃定臨停路段,允許車輛在就餐時段臨時停放。
要素保障 助力民營企業提質增效
“民營經濟55條”中有多條措施涉及要素保障,在融資、人才、用地、算力等全要素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方面,成都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民營企業特征創新開發金融產品,開展“民企首貸通”活動,對銀行機構發放的小微企業年度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長超過20%的部分,按1%給予每戶最高100萬元獎勵。支持民營企業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對利用專利權、商標權獲得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貸款利息、評估費、擔保費,按實際支付金額的50%給予支持,同一企業3項支持金額合計最高30萬元。 在強化人才和用工保障方面,成都支持民營企業建設“人才飛地”,支持民營企業人才申報“蓉漂計劃”“蓉城英才計劃”等市級重大人才計劃,按標準給予入選人才(團隊)相應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民營企業可自主認定2名《成都市人才分類目錄》的D類人才。 “民營經濟55條”還提出加強新型生產要素供給。圍繞智能生產、智慧治理等重點領域,成都每年發布不少于500條城市機會清單。支持民營企業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引領性場景,對經評審認定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的分別給予100萬元、70萬元、50萬元、30萬元獎勵。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申領“科技創新券”“算力券”“零碳券”購買科技服務、算力資源、碳核算、碳足跡認證等開放共享服務。 針對民營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不敢轉”“不會轉”難題,“民營經濟55條”給出數字化轉型的獎勵政策。明年年底前,將統籌安排不低于3億元資金,支持不低于300戶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支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對綜合評定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的上云企業,分別按上年度上云費用的20%、30%、40%給予最高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資金補助。 此外,“民營經濟55條”還推動形成親清政商關系。比如在優化信用服務方面,分批次在不同領域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證明,同步實施“合規一碼通”模式,推動數據“多跑腿”、企業“少跑路”。
答疑解惑 實現政企之間雙向溝通
“民營經濟55條”有哪些特色亮點?座談會上,成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介紹,“民營經濟55條”呈現三個特點:注重將企業需求轉化為政策內容,注重將上位政策轉化為成都實踐,注重將政策“含金量”轉化為企業“獲得感”。會上,有關部門對企業家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成都在培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請問有哪些具體的政策或者有力度的支持舉措?”在企業發言環節,成都華興匯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鵬首先提出問題。 對此,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企業服務處處長李林現場表示:“成都從不同梯度給予企業獎勵支持。”李林進一步介紹,“4~5月正是相關獎勵政策的申報窗口期,會后,我們可以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好專題申報輔導。”同時,成都正在深入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擴量提質行動,建立全市“小升規”和“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對入庫企業進行精準培育和指導。 如何為企業提供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民營經濟55條”明確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政府采購。 成都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處長李培介紹,成都通過預留采購份額、提高預付款比例、加快資金支付進度等舉措,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據介紹,2023年,成都市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金額279.3億元,占比84%。 針對企業渴望獲得“金融活水”助力的訴求,成都市委金融辦二級調研員龔正輝表示,重點在提高融資可獲得性、加大普惠小微貸款力度、鼓勵民營企業上市等方面制定了針對性舉措。據介紹,《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擬于近期正式印發,其中就有一些“重磅”獎勵政策,如擬對納入上市后備重點庫的企業、通過輔導驗收的在庫企業和對上市申請被正式受理的在庫企業,分階段予以獎勵,最高可達800萬元。 在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成都有哪些舉措?一些來自科技界的企業代表均表示,非常關注成都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舉措。 成都市科技局總工程師李良鈺介紹,成都將支持民營企業通過“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攻關一批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根據任務來源,“揭榜掛帥”項目分為政府出題類和企業出題類。其中,政府出題類項目聚焦國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戰略任務確定的重大技術需求,突出攻關技術成果對產業建圈強鏈或城市治理的重大科技支撐。對政府出題類項目,成都將按照專家評審金額給予資金支持,單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 惠企政策發布后,企業家反響熱烈。“我對‘民營經濟55條’的落地實施,深感振奮和鼓舞,這一政策的出臺,精準把握了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為成都經營主體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提振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成都利路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吉濤說。
延伸閱讀·———————————————
“民營經濟55條”通過加快盤活和促進要素創新性配置的系列舉措,體現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例如,支持民營企業建設“人才飛地”及其他各類人才支持計劃,有利于推動新型人才向新質生產力形成方面加快匯聚;又如,相關部門將在科技服務、算力、碳核算和碳足跡認證等方面提供開放式共享服務,有需要的民營企業可以通過申領“創新券”“算力券”“零碳券”等方式獲得,有利于加快新型要素流通和優化配置。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 “民營經濟55條”的一些舉措,著力瞄準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痛點。其中,加強新型生產要素供給、支持參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加大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清理力度、營造尊重支持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氛圍等政策條款,針對當前民營企業發展堵點和擔憂,給出了具體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很多政策是具有創新性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既有的、傳統的政策框架和習慣,如果這些措施實施到位,非常有助于成都改善政商關系,為民營企業發展“松綁”。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經濟發展與經濟風險研究中心主任鄧洲 “民營經濟55條”系統全面、舉措細致、針對性強,能為成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比如,“民營經濟55條”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臨街商鋪開展外擺經營等舉措,有溫度、更暖心,也符合發展需求。再比如,“民營經濟55條”提出,監管執法強調規范文明、包容審慎、注重分類引導和信用監管,類似的提法也有利于改善預期。“民營經濟55條”落地執行后,讓更多好的舉措真正落到實處,惠及民生,將大幅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研究員高太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