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航宇
近幾年來,湖南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2萬億元,到去年突破5萬億元,達到5.013萬億元,實現了“四連跳”;高技術產業已突破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萬家;進出口總額突破1100億美元大關……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亮出的成績單,表明湖南正聚焦高質量發展,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 “三個高地”建設是中央賦予湖南的重要使命,它為湖南發展錨定了新坐標、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發布會上,毛偉明表示,湖南“已具備邁上新臺階、奪取新勝利的基礎和條件”。毛偉明說,把湖南放在中部、放在全國、放在全球來看,可以總結出三句話:在中部有亮點,在全國有地位,在國際有影響。 中部有亮點,首先亮在優勢產業集群。作為“制造業大省”,湖南有3個萬億元級產業、16個千億元級產業,擁有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浙江并列全國第三。其次亮在優良的發展環境。湖南聚焦壯大民營經濟,服務經營主體,提升政務服務,建設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開展了助企紓困等行動。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連續多年實現進位。“到去年,無論湖南省還是長沙市,都進入了全國營商環境的前十,對民營經濟發展,還有湘商回歸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抓營商環境是湖南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毛偉明表示,湖南的民營經濟是“76999”——70%的經濟總量、60%的稅收,還有企業個數、企業創新、企業就業都貢獻了90%以上的貢獻度。此外,亮在優越的發展平臺。中非經貿博覽會、北斗峰會等永久落戶湖南,世界計算產業大會、湖南自貿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湘南湘西承接轉移示范區,以及139家各個類型、各個層級、各個領域的園區,構筑起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 全國有地位,是指湖南有全國首位的優勢產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達72個,居中部第一;有全國首創的改革經驗,湖南作為全國唯一的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省份,取得了12項全國第一的改革成果。有全國首批的技術裝備,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攻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上作出湖南的貢獻,湖南已經有“首”字、“最”字號成果21項。 世界有影響,是指這里有駛向世界的軌道機車。湖南有國內軌道交通最大的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電力機車、軌道交通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其中,關鍵元器件、核心零部件、重大組件都在湖南生產研發和制造,特別是電力機車市場份額已經占全球的近1/3。在世界前5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中,有5家在湖南;全球前5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有2家在湖南。湖南的工程機械“忙碌”在世界各類超級工程中。湖南發揮北斗衛星導航原創技術策源地優勢,培育了從芯片設計到封裝、導航終端產品、應用開發、營運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先后兩次召開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取得了顯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