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邵鵬璐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35個省市披露和更新了二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預計6月將發行地方債約6276億元。 今年以來,地方債發行偏慢,1~4月份,發行進度不及歷史同期。截至4月末,地方債實際發行1.9萬億元,低于計劃發行規模。進入5月,地方債發行邊際加速,月末有所放量。5月最后一周,地方債發行明顯加速,當周發行規模5099億元,占全月發行的56%,當周凈融資規模4929億元,占全月比重為78%。民生證券分析師譚逸鳴認為,地方債發行節奏偏緩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2023年底增發國債項目資金部分結轉至2024年使用,疊加一季度國債發行仍靠前發力,故而地方債加快發行的必要性不強;二是今年新增債的提前批額度下達時點相對較晚,于2月份下達,往年多在前一年的四季度下達提前批額度;三是或與項目儲備情況和進度相關,2023年增發國債對地方儲備項目有所消耗,且地方專項債項目審批有所延后,導致新項目儲備不足,新增專項債發行偏慢。 譚逸鳴介紹,從新增專項債的資金投向來看,今年以來,地方專項債資金用途主要集中于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占比約37%,較去年上升;其次為交通基礎設施、民生服務、保障性安居工程,占比分別為22%、16%、10%。聚焦于基建領域來看,2024年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的比重為70%,較2023年的62%有所上升。 從再融資債的募集資金用途來看,關于“償還存量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2~5月份分別發行325億元、417億元、94億元、252億元,假設今年特殊再融資債主要是發行完去年1.5萬億元額度的剩余部分,目前僅剩余27億元。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篩選通過專項債券項目約3.8萬個,并強調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實物工作量是指通過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實際投入到項目建設中,形成具體的工程量或工作成果。“無論是項目申報、項目審批、資金撥付還是實際支出有所延緩,均會影響及時形成實物工作量。”譚逸鳴說。 據了解,4月底以來,已有多個省市積極落實該項舉措,包括打通項目堵點和難點,一體推進項目申報、儲備和開工建設,督促支出進度較慢的地區加快資金撥付使用,要求加快推進項目施工進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