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鮑筱蘭 季曉莉
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是如今上海“五個新城”之一的奉賢區的定位。奉賢如何打造新城,如何打造創新創業、宜居宜業的人民之城、未來之城? 奉賢區新城發展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范華兵表示,奉賢新城以產業發力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突破點,以優質項目為抓手,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推動奉賢新城成為上海未來發展戰略空間和重要增長極。
聚集最美產業 打造閃亮名片
說起奉賢產業,市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化妝品。東方美谷在這里從無到有、從優到強,成為奉賢乃至上海的一張閃亮名片。 “這突出顯現了奉賢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遠遠超出了當初制定規劃時的預想。”奉賢區經委副主任李一鳴介紹,“東方美谷·醫藥”“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東方美谷·美妝”3個上海市級特色產業園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2023年,奉賢區化妝品產業完成規模以上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13.2%;生物醫藥產業產值226億元,位居上海市第三。2021~2023年,新城范圍內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分別為746.2億元、772.4億元、831.8億元,實現連續增長。 李一鳴表示,近幾年,奉賢區大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結構持續改善,已經基本形成了美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四大產業集群。
重要承載區 布局新賽道
李一鳴表示,美麗健康是奉賢區產業特色最大的一張名片。東方美谷的生產型企業占了上海市同類企業的38%,銷售額占了上海市同類企業的40%,品牌價值達到338億元,“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稱號實至名歸。 此外,在新能源板塊,因為特斯拉的帶動,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在奉賢集聚,寧德時代、均勝電子等品牌都是代表。2023年,奉賢區新能源產業完成規模以上產值485.1億元。奉賢區還在積極布局新能源賽道,正著力引進培育一批新型儲能領域引領企業。 在新材料板塊,奉賢區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合成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以高端電子化學品、高分子復合材料、高性能水性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為代表的產業層次正不斷攀升,2023年新材料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246.8億元。 在數字經濟板塊,奉賢區瞄準無人駕駛,打造了國內首個“智慧全出行鏈”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區,獲交通運輸部批準試點。瞄準數字經濟,奉賢區打造了數字國際產業城區“數字江海”,吸引國信優易、阿里云能力中心、喔趣科技等優質企業落戶。
打造空間載體 發力數字經濟
“特色產業園區建得好,可以讓企業慕名而來。”李一鳴表示,奉賢聚焦特定產業方向、特優園區主體、特強產業生態,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園區。在上海市“產業地圖”上,奉賢占據53個市級特色產業園區中的6個席位,數量僅次于浦東,排名上海市第二。 比如,正在重點打造的數字江海產業園,是奉賢新城的“一號工程”,面積近2平方公里,開發體量230萬平方米,可實現制造業與研發、商業、居住等功能的有機融合,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的示范區、未來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數字江海產業園位于奉賢新城北門戶,是奉賢區與臨港集團“區區合作、品牌聯動”機制的一項重點內容。項目定位為“上海首個城市力全滲透的數字化國際產業城區”,2022年2月啟動首發區項目建設。 數字江海產業園總經理劉震說,基于數字江海的戰略定位和奉賢原有的產業基礎,數字江海已明確將智能終端作為主導產業,將精準醫療作為優勢產業,將量子計算作為重點研究產業,并且將以開放式的合作模式,打造全方位、全周期服務的功能性平臺。在推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數字江海堅持招商先行,已精準對接百余家優質項目,包括擁有國家信息中心背景的國信優易、全球領先的云計算阿里云技術中心、全國BNCT(硼中子俘獲治療)領域領導者中硼醫療等。
聚焦筑巢引鳳 創新創業孵化
位于滬杭公路1588號的鳳創谷科創基地,是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在奉賢投資建設的科創園。 “經過多年的發展,鳳創谷已集聚企業149家,2020年首次稅收破億元,成為開發區首幢億元樓。”鳳創谷總經理祝春娟表示,鳳創谷由3幢樓宇組合而成,1號樓以美麗健康為主導產業,著力打造成為集展示、交易、結算為一體的美麗健康產業樓;2號樓以智能信息產業為主要行業,打造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核心的科技產業樓;3號樓是重點打造的生物科技樓,已入駐企業35家,90%以上為生物醫藥企業。 2016年9月啟動運營以來,鳳創谷堅持“產業規劃先行”理念及集產業辦公空間、專業技術服務、科技金融對接、創新創業孵化等發展要素系統聯動目標,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志愿服務工作站、上海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
激發新城活力 打造文化盛宴
“新城發力,文化先行。”奉賢區文化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傅俊成表示,作為上海“五個新城”之一,奉賢大力提升文化空間承載功能,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品牌內涵,持續增強市民群眾的感受度和獲得感。 高質量發展優化布局新城文旅設施。近年來,一批兼具“顏值”與“內涵”的文化地標相繼涌現,成為奉賢城市形象展示的新名片。如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動中心、上海之魚、奉賢博物館、言子書院等一批地標建筑成為新的打卡地。 “十四五”以來,世界城市日、第22屆“江南之春”美術作品展、中國首屆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等30余場重大展覽賽事在奉賢舉辦。同時,奉賢新城密集導入了上海博物館、上海市群藝館、上海市美術館、上海市圖書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中心、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上海市非遺保護中心及各大上海市屬國有院團的賦能資源。 奉賢還邀請上海市屬國有院團攜優秀惠民演出進新城,惠及新城市民20余萬人次。奉賢打造“一節雙歌”區域文化品牌項目,為市民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奉賢將繼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開創南上海藝術演繹之都、長三角品質休閑名城建設新局面。”傅俊成說。
打造多元復合 成為理想之城
范華兵表示,“重點區域”為全力打造“多元復合”的理想之城。奉賢區加強奉賢新城CAZ區域空間布局研究,融合中央林地、軌交樞紐和文體聚落,在打造“南上海城市中心”的同時,衍生出南上海的生態綠心、樞紐核心、活力中心,以及都市中央森林的“森林之心”,目前已啟動動遷收儲工作。 接下來,奉賢將研究與上海城投集團簽訂《共同高質量建設奉賢新城CAZ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相關事宜。數字江海區域聚力首發區域項目建設,繼續加大與臨港集團之間的戰略合作力度,全力打造上海首個國資數字化創新基地,充分融入工業上樓、第五立面、海綿城市、綜合能源等創新理念以及BIM管控等數字化技術,已有信念醫藥、國信優易、阿里云技術中心等20余家企業有明確意向并選擇先期落戶,切實將數字江海打造成為具有未來感的數字孿生城市。 奉賢區副區長田哲表示,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功能,奉賢堅持以“30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適度超前、不留遺憾,持續引入市級優質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資源,提升新城公共服務均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