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港建成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圖為集裝箱碼頭鳥瞰。張明軍/攝
劉書佳 本報記者 | 尹明波 高楊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山東港口日照港(以下簡稱“日照港”),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糧食等的供應鏈樞紐,我國沿海集裝箱內貿樞紐港,外貿近洋干線港、遠洋喂給港。今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日照考察調研時來到這里,了解推進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擴大對外開放等情況,并親切慰問港口科技工作者、運營人員、航運人員。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溫暖人心;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催人奮進,日照港正在開啟一個嶄新的歷史起點。 日照港是世界上最年輕的5億噸大港,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六位、全球第七位。陸上,2條千公里鐵路、4條高速公路、10條輸油管線直通港口;海上,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近年來,日照港更是積極融入一體化改革,立足做好“強港、興產、活城”三篇文章,全力推進智慧化、綠色化建設,建成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向著世界一流港口不斷邁進。2023年,日照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22億噸、同比增長4.2%;今年1~6月份,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6.1%,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1.6%,在改革開放的新進程中日照港將繼續爭當排頭兵,書寫發展新篇章。
科技引領:跑出“數智化”加速度
日照港搶抓一體化改革發展戰略機遇,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加快實施港口流程化、無人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推動傳統港口向智慧港口迭代升級,跑出“數智化”加速度。 一方面,“創、建、研、筑”塑造港口新質生產力。 ——創造順岸式集裝箱“新方案”。投用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創新“順岸布置邊裝卸+無人集卡水平運輸”工藝,首創固定式轉接起重機,突破順岸式碼頭水平運輸內外集卡交互的效率瓶頸,實現碼頭生產工藝全新布局升級。 ——建設干散貨智慧綠色“新南區”。自主研發干散貨智能化管控系統,首創國內“自動裝車系統+電牽智慧”作業模式,打造“流程全自動+重來重回”海鐵聯運工藝體系和設備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控一體化的干散貨智能化碼頭,現場操作人員壓減85%,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傳統作業區的3倍。 ——研發件雜貨數字化“新工藝”。攜手百度智能云研發“全要素+動態可視化”的可交互式件雜貨數字化堆場,創新木材直落工藝、超堆高工藝,應用“區塊鏈+”技術營造互信、透明的業務服務新業態。 ——筑成全域數智化“新糧倉”。建設國內領先的數智糧食平臺,建成國內首個全泊位多機種全自動協同卸船系統,研發國內首臺新型螺旋帶斗卸船機、國內首套筒倉全自動移動裝車平臺,打造行業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集疏運體系,生產效率提升20%。 另一方面,“六個智慧”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智慧調度。搭建大數據平臺實現對港口各項生產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建設PortGIS系統,實現“車、船、貨、人”等各類資源“一張圖”統一管控。 ——智慧堆場。研發“分水嶺”分界算法,實現堆場垛位全生命周期管理、堆場全域全過程智能調控,提高運轉效率,為客戶提供低成本、更便捷的服務。 ——智慧服務。搭建區域性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拓展舟道網供應鏈全生態服務體系,建成全國首個基于ETC技術的港口無感通行集疏運系統,極大提高貨物轉運效率。 ——智慧設備。構建設備全生命周期數字底座,統一設備數據、業務流程、技術標準、作業規范、維保費用五類基礎信息,建設標準化流程庫、知識庫、成本庫,實現設備預測性維修、維保業務統一管理調度。 ——智慧能源。搭建多能融合智慧能源管控平臺,合理布局港區用能結構,科學指導生產,靈活調整節能管理策略,助力港口節能降耗。 ——智慧航道。采用差分北斗定位、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建成數字航道系統,確保海上通航安全,實現船舶霧航、夜航,真正做到“盲進盲出”。
綠色先行:“園林式港口”漸趨成型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照港高標準推進“園林式港口”建設,統籌綠化景觀布局,“見縫插綠”“路側添綠”,形成大小公園93個,港內綠化面積達156萬平方米。 近年來,日照港大力實施“十大環保工程”,加快推進流程化改造、環保設施建設、新能源項目等建設,從源頭上降低污染排放,開發生態環境智能管控平臺,同時加大港區環境整治力度,港區環境更加綠化、美化,本質環保水平不斷提升。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日照港向“綠”而行,交上了一張張亮眼的綠色答卷:獲國務院支持建設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礦石泊位榮獲“亞太綠色港口”稱號,煤炭碼頭、集裝箱碼頭先后被授予“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被日照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污染防治攻堅先進集體”,并入選中國環境報“企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日照港相繼成功研制出鐵礦石、煤炭、石油焦等抑塵劑產品并完成“山港潤”商標注冊,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國際專利2項,為港口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增添一抹“靚麗綠”。2022年6月,日照港會同日照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編制的團體標準《港口散裝物料堆場抑塵劑及應用規范》由山東省生態學會發布,成為國內港口行業首個散裝物料堆場抑塵劑標準。 實現全流程、立體化、系統性的環境管控,則是日照港綠色發展的另一個亮點。在日照港石臼港區南區,利用物聯網技術聯動的環保設備可實時監測粉塵濃度,實現堆場智慧噴淋;大機自動上水,通過懸臂噴灑抑塵劑;皮帶智能清掃,全過程控制粉塵源……智慧賦能,讓港口綠意更濃。 綠色先行,日照港還有一個“特別動作”——把珍貴的生態岸線還給城市。海龍灣是全國首個退港還城修復整治工程,也是國內首個港口岸線退還生態岸線的實例。該項目已初見成效,目前發現江豚、太平洋蠵龜、黃嘴白鷺等對生態要求高的生物來此棲息;未來,將建成濱海休閑度假、港口金融貿易綜合服務、國際郵輪服務和人文休閑居住四大功能區,成為日照市新的經濟增長極。
港產城融合:打造一體化發展新高地
近年來,日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政府工作報告,都對港產城融合發展作出部署要求,日照港更是不斷提高港城融合發展匹配度、耦合度,截至2023年底,日照港已累計投資重點項目102個、總額達705億元,港產城融合發展全面起勢,吞吐量跨越2個億噸臺階。2023年,日照港新增年通過能力4000萬噸,自主開通6條外貿航線,外貿集裝箱量同比增長124%,更多港口資源、樞紐優勢變成區域發展的經濟流量、產業增量,推動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邁上新臺階。 以港聚產,帶動力日益強勁。目前,以先進鋼鐵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綜合能源等為主導的日照臨港優勢產業愈發繁榮。 以產興城,催化力更有活性。日照市加快推進日照港轉型升級工程等重大項目,智慧口岸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同時發揮“一港雙通道”優勢,加強鐵路物流園和無水港建設,加快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繼續招引“三儲三混”項目,著力推動已建項目達產達效。 以城促港,承載力穩步夯實。日照市堅持以港口為龍頭、以產業為核心、以城市為載體,城市與港口建立多層次、多元化合作機制,布局新業態、搶占新賽道,積極培育外貿新動能,強化“關地港鐵企”協作,促進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推動綜保區拓展業態、提質增效,支持企業開展海外倉業務,推進跨境電商多模式發展,打造港城融合新高地。 在高水平規劃和大項目不斷建成運轉的加持下,日照港從裝卸港向貿易港、金融港轉變升級,帶來了巨大的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日照市鋼鐵、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石化、漿紙等產業在快速發展中不斷壯大,物流、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也有了質的飛躍,現代臨港產業挺起了城市脊梁。2023年,日照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長4.2%,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7.9%;日照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 日照港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緊緊關聯在了一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山東港口集團成立為新紀元,其發展動力更澎湃、活力持續迸發,40多年后的今天,一座現代化大港已然屹立于黃海之濱。一個個拓展港口產業功能、促進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大項目在日照拔地而起,一條條公路、鐵路、航線四通八達,一輛輛集裝箱車輛川流不息,港產城融合起勢,共商共建共享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共贏之路越走越寬……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日照港,正堅定不移奔赴改革開放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