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邱愛荃
從衛星互聯到腦機接口,從合成生物到人形機器人,這些曾經只會出現在科幻片中的“硬核”科技,如今正悄然走進現實。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作為上海高端制造業主陣地和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始終瞄準未來空間、未來健康、未來智能等領域,積極孕育代表新興技術方向、引領產業升級發展的未來產業。 “我們要著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科技創新突破成鏈、集群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共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國際一流科創生態!睍r任上海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如是說。
向“新”而行,構建未來發展圖景
“當前松江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已顯現‘龍頭效應’,以聚焦低軌衛星星座運營與服務的鏈主企業垣信衛星為核心,以實施‘G60星座’計劃為牽引,以全球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建設運營為抓手,正打造國內首個集資源聚集、展示、研發、應用落地為一體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群!彼山瓍^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集聚長三角首個衛星制造“燈塔工廠”的格思航天、創新孵化載體形式運營的聯辰千帆,以及專注終端研制的迪愛斯、創遠信科等衛星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并將逐步構建豐富的衛星互聯網產業生態。 “松江區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致力于打造低軌衛星G60星座,已完成試驗衛星發射和技術驗證,一期將實施1296顆,未來將實現1萬多顆衛星的組網!痹撠撠熑私榻B,2021年12月,松江區發布“G60星座”計劃,啟動衛星互聯網產業總部基地建設,以全球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建設運營為抓手,帶動衛星及部組件研發制造、通導遙終端與網絡設備、網絡運營和衛星運維、行業應用與增值服務等產業發展,形成超過200億元規模的多媒體衛星產業應用創新生態。 2023年12月,格思航天G60衛星制造數字工廠在松江正式投產下線,目前正在全力保障上海衛星互聯網星座的建設任務,并于2024年啟動新一代GEN2平板互聯網衛星研發及關鍵技術攻關工作,將具備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密交付能力。 垣信衛星于2018年成立,公司通過國際化、商業化模式部署與運營低軌衛星星座,為全球客戶提供大帶寬、低時延、高質量、高安全性、全球覆蓋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與國際領先企業開展商業化競爭與合作,加快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并實現全球商用。 另外,在未來空間的商業航天領域,松江區集聚尚實航空發動機等航空生態鏈企業,與中國商飛達成緊密合作。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以發展航天、和平利用空間為己任,承擔運載火箭箭體結構制造、動力系統研制、航天產品強度環境試驗等重大戰略任務,研制和批產的型號產品含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航天器等,為長征號火箭發射和神舟號飛船成功飛行貢獻力量。
智能加持,傳統產業“老樹”煥新生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底座,松江前瞻布局,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上保持領先,目前全區累計獲批建設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上海儀電智算中心(松江)和北斗時空(上海)大數據融合應用產業基地等7個數據中心項目!彼山瓍^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目前,國內最大的GPU智算中心——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首批已在松江投入運行,建成后將成為國際領先的集約高效人工智能計算樞紐。此外,北斗博陽與華為也于近期正式簽約,將攜手打造北斗博陽·華為空間信息上海算力中心,面向人工智能算力平臺、空間信息產業平臺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協同創新。 目前,松江區內高校東華大學已設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設立了G60科創走廊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此外,還通過區校合作,落地同濟大學松江機器人研究中心。 圍繞人工智能產業應用,松江區已集聚一批科技型企業。在“AI+智造”領域,保隆科技是國內汽車零配件頭部企業,柯馬為國內汽車制造商提供的完整工程解決方案可實現每小時60~70輛產能;在“AI+AR/VR”領域,曼恒數字是三維圖形技術行業的領軍企業。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松江區已布局海爾卡奧斯、用友精智、云漢芯城、海克斯康、浪潮智信等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集聚3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在機器人及系統集成領域,松江集聚了工業、醫療和康復服務、物流服務、消防服務、智能制造系統集成企業等多門類機器人企業,以及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企業,多款產品實現全國首創和進口替代。其中,昇視唯盛是哈工智能旗下成員企業,專注于將自研“AI+3D”視覺系統融入傳統機器人;華科智谷的首臺全自動靜脈配液系統設備已經成功研發生產,并入選2022~2023年度長三角數字經濟創新企業案例;邦邦機器人入選“全球最具潛力50初創企業榜單”,發布全球首發低速車輛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此外,航天智造、邦邦機器人、格拉曼等企業還被納入上海市機器人標桿企業名錄。
生物醫藥,瞄準打造“航母式”集群
近年來,松江瞄準打造“航母式”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目標,截至目前,區內已有生物醫藥領域相關企業近3000家,覆蓋藥品、醫療器械、醫藥流通、醫療健康服務以及生物醫藥相關材料、設備領域,集聚有復宏漢霖、昊海生科、同聯制藥等知名品牌及高成長性企業,2023年松江區實現生物醫藥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4.2億元。 在松江,關系未來健康的生物醫藥前沿領域正加速布局。腦機接口方向,G60腦智科創基地積極推動“腦圖譜數據”“腦智發育”“基因編輯”“腦機接口”4個平臺建設的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牽頭承擔了“腦機接口關鍵技術與核心器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合成生物方向,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聚焦植物科學前沿領域與生物技術重大戰略性科學問題積極尋求技術突破,建設有基因組學公共支撐平臺;同聯制藥的“可利霉素”是松江制造的全球首個利用合成生物學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藥。基因和細胞治療方向,布局有華道生物、新開源等重點企業。其中,華道生物專注于血液瘤和實體瘤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開發以及細胞免疫治療產業全產業鏈自主創新,其“全自動全封閉CAR-T細胞生產設備及配套耗材研發項目”為松江區“卡脖子”入庫項目。 在松江,創新藥物及高端制劑領域創新成果亦不斷涌現。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漢利康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生物類似藥。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昊海生科作為中國第一大骨關節腔粘彈補充劑生產企業、全球第七大人工晶體生產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形狀記憶的全降解封堵器產品突破了我國在先心病封堵器領域“卡脖子”技術瓶頸等,全球首例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人體植入術取得圓滿成功;樂純生物“一次性生物反應袋”技術先進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匯禾醫療專注于心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已啟動A股IPO進程。 信創及商密產業基地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移遠、創遠、浪潮等總部企業相繼遷入,產業規模呈現井噴式增長,營業收入大幅增長1532.5%,一躍成為百億級產業集群。松江區還計劃依托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努力建設6G高質量孵化器,加速6G核心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進程。在未來材料領域,東華大學一直致力于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等關鍵核心戰略材料研發,支撐了“國產大飛機”“神舟五號”“天宮一號”“北斗”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并布局有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