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楊娜 記者范紀安報道 今年以來,河南省信陽市牢記“兩個更好”殷殷囑托,牢固樹立“項目為王”鮮明導向,通過持續開展“三個一批”活動,聚焦主導產業,集聚優勢資源,著力培育綠色大家居、新能源裝備制造、先進鋼鐵材料、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鏈(群),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信陽市立足產業發展現狀和資源稟賦,結合河南省產業鏈群發展布局,制定11個重點產業鏈行動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出臺招商引資工作導則,明確各縣區“1+1”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方向,圍繞六大主導產業、11條重點產業鏈,制定圖譜、清單,以主導產業引領、核心企業帶動、本地企業配套、產業生態支撐為方向,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作用,實施強鏈、育鏈、聚鏈、優鏈、延鏈招商;構建“蘇信對口合作”新模式,創建“合資公司+合作園區”“龍頭企業帶動+組團式承接”模式,激發產業合作動能。2022年5月至今,信陽市圍繞主導產業在蘇州市累計招引簽約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等項目118個,合同總金額311.1億元,已投產80個。 信陽市按照“抓存量、抓增量、抓變量”的總體思路,堅持項目化推進,緊扣產業鏈關鍵環節,2024年謀劃儲備產業鏈相關項目400個,計劃總投資1943.2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5.67億元;推動“風光火儲”和“源網荷儲”兩個一體化項目和壓縮空氣儲能項目落地實施,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信陽模式”,帶動全市綜合能源全產業鏈發展。 同時,信陽市強化要素保障,組建6支百億元級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設立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和信貸風險補償金,支持企業三化改造和重大項目建設;鼓勵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著力解決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信陽市堅持周一例會制度,幫助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達效。今年上半年,信陽市共推動287個項目的問題解決。 此外,信陽市緊盯項目入庫,在河南省率先建立以入庫納統為評價基礎的考核機制,加強發展改革系統與統計部門間的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圍繞手續辦理、項目實質性開工等重要節點,實施臺賬化管理,做好統籌協調、服務保障,確保實現“顆粒歸倉”,推動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