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李攬月 記者朱波報道 近年來,天津海事局結合綠色示范港區建設經驗,積極開展海事助推國家“雙碳”工作措施體系研究,從強化制度管理、健全法規指南、宣貫低碳文化等多方面探索海事“雙碳”工作創新發展點和著力點,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了解,天津海事局積極推動開展船舶使用岸電示范區建設,有效引導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制定船舶靠港岸電使用規范和監管指南,推動建立天津市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情況聯合檢查和通報機制,督促船舶靠港后應接盡接、應用盡用。以5萬噸級散貨船為例,船舶在靠港作業期間如全部使用岸電,每天能減少使用燃油3.5噸左右,每天節省燃油成本約3萬元,同時船方可以趁著船舶發電機停機期間進行機電設備檢修,船上的作業條件、環境溫度和噪音都得到明顯改善。以天津南疆港區為例,自2019年以來,靠港使用岸電船舶4968艘次,用電量1346萬度,減少硫排放約202噸,減少碳排放約3661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目前,天津海事局正在積極開展新能源、清潔能源等船舶綠色低碳燃料加注業務相關政策研究,針對LNG、甲醇、液氨等低閃點燃料加注作業,深入了解企業需求,超前研究制定天津轄區水上低閃點燃料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和服務保障舉措,助力船舶燃料綠色低碳轉型。 為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天津海事局創新性構建了“陸海空天”一體化船舶大氣污染防治監管模式,實現船舶尾氣排放立體化監管,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為全國船舶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精準監管提供了“天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