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東陽市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 
圖為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試點——浙江東陽花園村風貌。王江紅/攝
王江紅 本報記者 | 鮑筱蘭
2003年6月5日,“千萬工程”在浙江啟動,目標是5年內全面整治浙江全省4萬多個村莊中的1萬多個,把其中1000個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千萬工程”進一步在全國推廣。2021年以來,“千萬工程”取得了歷史性、開拓性、引領性巨大成就,真實改寫了之江大地上幾萬個村莊的命運,深刻影響著中國幾十萬個村莊的未來,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改變了億萬農民的面貌。 沿著217省道進入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可以看到一條3.5公里的紅木文化長廊,像鳥兒張開雙翼迎接著五湖四海的賓朋,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金碧輝煌,彰顯“浙江第一村”繁花似錦、富足殷實,表明這里是農民的和美家園、創業樂園、共富花園。 2003年6月11日,“千萬工程”啟動后的第6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蒞臨花園村,視察了花園生物醫藥高科技園區、花園生物公司DCS集散控制中心、花園村村容村貌、花園陳列館等,要求先富起來的花園村做好帶頭示范,帶動更多村莊走向共同富裕。 “21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立足農村干事創業的信心,經過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兩次‘一村并九村’,帶領18個村深入推進實施‘千萬工程’,積極探索和實踐農村現代化建設。”東陽市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如是說。 21年來,花園村堅持黨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齊抓共建,貫徹“先富帶后富、強村幫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堅定走“以工強村、以商興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的花園之路,讓花園村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村到城的華麗轉型,成為了美麗鄉村示范村、鄉村振興樣板村、未來鄉村優秀村、共同富裕先行村。 “千萬工程”實施21年,是花園村發展變化最大的21年:花園村從183戶、村民496人的小村到5246戶、戶籍人口1.5萬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常住人口超過6.5萬的大村,村區域面積從0.99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 這21年也是花園經濟發展最好的21年:花園村營業收入從8.49億元增長到725億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從1.73萬元到17.6萬元,村集體收入從32.5萬元到1.93億元,個私工商戶從21家到3035家。 這21年也是花園產業提升最快的21年: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的轉型,形成了生物與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紅木家具與木制品、新建材與建筑、文化旅游與教育衛生等五大主導產業,企業競爭力和創新力不斷增強,市場主導地位進一步顯現,全村目前擁有上市公司(含被收購)2家、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業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家。 兩次一加九 加出農民的和美家園
中共浙江省委2004年1號文件,下發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命名表彰“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的決定》,花園村成為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并在浙江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受到表彰。 “這意味著花園村要肩負起不一樣的職責與使命。”邵欽祥回憶道,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是浙江省建設標準高、示范作用強、“村美、戶富、班子強”的農村新社區,通過命名表彰,更好地推進實施“千萬工程”,為提前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如何示范?怎樣帶動?2004年10月,東陽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花園村合并了周邊沒有基礎設施、集體經濟薄弱、宗族勢力嚴重、矛盾糾紛繁多的9個村。既然并了村,就是一家人。并村后,邵欽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花園新農村建設上,并向村民承諾實現“一年小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奔小康,十年大發展”的目標,還提出了“一分五統”的理念。 并村一年間,村里大大小小會議開了260多場。很快,花園村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將原十個村改為十個小區,以農房改造為新農村建設切入點,制訂“合理布局、全面規劃、整體拆建、分步實施”的方案,致力打造農民時尚樂園,做到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綠化、衛生潔化、飲水凈化、村莊美化,一條條寬廣平坦的鄉間大道接踵鋪設,一排排紅白相間的整齊民居拔地而起,一個個科學規劃的現代小區精美呈現,花園人以景區標準逐步建設了一個花園般的村莊。 吉祥湖原本是個小水庫,花園村按照村落景區合二為一的總體規劃,對吉祥湖清淤引水、修堤種柳、搭亭建廊,還引進了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再配上五彩亮化工程,儼然成為絢麗的夜花園,被譽為村里的“小西湖”。 吉祥湖的變遷只是花園村新農村建設中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2006年開始,花園村依托自己作為“中國十大名村”之一的優勢發展旅游產業。2012年,花園村成為浙江省首個單獨以村為單位創建成功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7年,花園村又被國家旅游局認定為首批“中國十大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2017年3月,東陽市又將周邊的9個村并入花園村,希望通過“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后富”的方式,做大花園模式,做強花園典型,讓花園村向“世界名村”和“世界強村”邁進。有了第一次并村的經驗,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第二次并村也迅速實現了“六個融合”,即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資產融合、制度融合、目標融合,治危拆違、舊村改造、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作進展順利。大刀闊斧的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實現了“一年大變樣,三年全變樣”。2023年年初,花園村成功創建浙江省5A級景區鎮,同年5月又入選浙江第三批大花園耀眼明珠名單。 以花為媒,打造“花海經濟”是花園村深入實施“千萬工程”的有效載體之一。近年來,花園村持續深化推行浙江省農村綜合改革集成示范區建設試點項目,整合游樂設施,新建登山步道、觀景亭臺、林蔭小徑等小景觀,把位于花園村渼陂下小區的天香灣打造成集休閑養生、賞花游樂、文化節慶、果蔬采摘、研學科普于一體的度假景區。 “花園天香灣已是村民們的后花園,大家都趕著來玩。”花園旅游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霞難掩心中喜悅地說,游客不僅可以露營,還可以體驗民俗文化、闖月季迷宮,玩游樂設施,坐小火車、登山遠足、燒烤野炊、住天幕帳篷、玩水嬉戲、沙灘團建、親子捉魚,別有一番韻味。玩累了,還可以帶點花園村自產的沃柑等果蔬回家。不僅如此,天香灣景區還帶動了渼陂下小區的服務配套產業發展,雕刻工作室、甜品店、餐飲店、超市、民宿等都陸續開了起來。如今,花園村組建了花園旅游集團,旅游產業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在12平方公里的花園村,和美家園的畫面一幅接著一幅:這邊市場門口車水馬龍,那邊景區項目熱鬧非凡;這邊人民體育廣場上,踢球、打球、跑步、散步的人比比皆是,那邊湖畔夜幕下,直播、打卡、賞景、跳舞的人摩肩接踵。“現在花園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村民還可以實現就業不出村、就醫不出村、就學不出村、辦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旅游不出村,平時看個電影、喝個咖啡、逛個商場、吃個自助餐都非常方便,生活在花園就是幸福的味道。”花園村三余小區村民單小燦自豪地說。 花園村演繹的“1+9”模式已向外延伸。2022年,花園村與南馬鎮9個行政村進行黨建聯建,花園紅色研學和共享田園兩個黨建聯建片區步入實體化運行,致力以花園村為核心,積極探索以帶思路、產業、項目、創業、增收、黨建和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強強聯合”和“強村帶弱村”方式,通過跨村結對幫帶,推動黨建引領鄉村片區組團發展。“我們要進一步通過以強帶弱、以城帶鄉、優勢互補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動組織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治理共抓、文化共榮,讓黨建聯建村莊盡快實現全面振興,進而向共同富裕邁進。”邵欽祥表示。 工商齊并進 家門口農民的創業樂園
從1981年5月開始,花園人用小蠟燭燃起創業的熊熊烈火,辦服裝廠堅定發展的強大信念,讓高科技指引花園走向世界的方向。40多年來,邵欽祥創辦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花園集團從傳統產業起家,轉型到科技產業,再跨越到新興產業,始終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堅持創業創新不動搖,使企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助力花園村成為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創業樂園。 “這21年,我們深耕高科技,做全產業鏈,發力新能源,實施經濟大投入大發展戰略,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邵欽祥說,如今,花園村產業涉及生物與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紅木家具與木制品、新建材與建筑、文化旅游與教育衛生,已形成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配套的發展格局。 花園生物公司是花園集團高科技產業的代表企業,已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生產和出口企業之一。2014年10月9日,“花園生物”(300401)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登陸資本市場并成為領跑維生素D3市場的龍頭企業。經過21年的市場、技術、產業鏈等積累,花園生物公司提出并實施“一縱一橫”發展戰略,既挖深了維生素D3領域的護城河,又能利用企業現有的全球化市場渠道優勢。 2022年9月,位于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花園集團(金華)生物醫藥科技園維生素D3全產業鏈投產,標志著世界維生素D3龍頭——花園生物公司已建成維生素D3、25-羥基維生素D3、羊毛脂膽固醇、精制羊毛脂等四大類產品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我們將充分利用現有的產品技術、研發能力、設備、市場和人才等,做全做大做強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國際主導地位和發言權。”花園生物公司董事長邵徐君說,隨著項目的全面投產,他們要讓規模效應逐步轉化為規模效益,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也許,“無中生有”“無木成林”“點木成金”的創富傳奇才讓新老花園人最為受益。花園村沒有原材料和區位優勢,卻在短短10多年里,建起一個集紅木家具生產設計批發采購于一體的“紅木王國”,紅木家具產量一躍占全國市場的1/3以上。如今,花園村已形成原木市場、板材市場、紅木配套中心、產業核心區塊、紅木長廊以及紅木家具城等紅木家具全產業鏈和產業群,涵蓋從原木、板材、鋸板、烘房、雕刻、油漆以及紅木家具設計、生產、銷售的所有產業環節。2023年底,花園村從事紅木家具以及木制品行業的個私工商戶有1772家,占全村個私工商戶的58.38%。不僅如此,花園村紅木產業還輻射到周邊村鎮,數以十萬計的老百姓利用這一富民產業走向全面小康生活。 作為花園紅木產業鏈的銷售終端,花園紅木家具城先后建了六期,市場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吸引了2300多個品牌進駐,成為浙江省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已連續多年以家具類排名第一的成績上榜“中國商品市場百強”,成為廠家的營銷平臺、客商的配貨中心、顧客的購物天堂,穩坐全球紅木家具專業市場“頭把交椅”。 “靠不了農業,就要靠工業、商業、服務業。花園發展要以新農村建設為平臺來推進全民創業,進而提高花園人的富裕程度,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經濟來源問題。”邵欽祥表示,關鍵要讓村民轉變思想觀念、突破傳統思維、學會賺錢本領,基本生活靠集體,發家致富靠自己。 為了鼓勵本村村民和外來人員在花園村創業,2004年10月第一次并村后,花園村搭建多樣創業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選擇獨特的創業產業、提供良好就業機會,提高村民的創業技能、掌握良好的立業飯碗。如今,花園村吸引了全國各地5萬多名外來人員,他們自發形成了村級勞務市場,在花園村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各類專業市場和專業街的建立、紅木家具產業鏈的形成以及專業技術能力的培訓,都為村民以及外來人員創業提供了便利。租房屋、開飯店、辦企業、闖市場、搞運輸、做物流……全民創業氛圍彌漫在整個花園村。截至2023年底,花園村擁有個私工商戶達3035家,除紅木家具及木制品行業外,還有家用紡織品20家,農副產品經營86家,副食百貨家電169家,服裝鞋帽105家,住宿餐飲小吃287家,五金建材衛浴127家,培訓休閑娛樂137家,物流快遞倉儲58家,直播等其它274家。 目前,花園村擁有全球最大維生素D3、世界最大寬幅銅板帶、全國領先新型墻體材料、填補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銅箔、浙江省領先的智能化全自動新型建材以及軍工配套等生產企業,并建成全球最大紅木家具專業市場、全國最大名貴木材交易集散地以及全國村級最大學校、醫院、商場等,還吸引了工農中建等7家銀行入駐。 產業大了,企業多了,思路開了,日子越來越好。花園人在正能量的激勵下,一步步朝著更高質量的生活邁進。 先富帶后富 建設成農民的共富花園
先富起來的花園村踐行“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以及“先富帶后富、強村幫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的理念,帶動周邊18個村,并與金華市域乃至浙江省、全國數十個村結對,先后無償捐贈數千萬元,幫助其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更多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在花園村,無論是邵欽祥先人一步致富后帶領原花園村民一起發展,還是原花園村合并周邊18個村后實現兩次“1村+9村”共同進步,抑或是跳出花園去浙江省乃至全國播撒致富的種子,都在書寫著“先富帶后富模式,走共同富裕之路”。2023年,花園村全村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7.6萬元,是第一次并村后的10倍。21年來,花園村獲獎無數。2016年7月1日,花園村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同年又榮膺“中國十大國際名村”,并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名村綜合影響力300佳”前三甲,2023年首次躍升至全國第一。 “我是富了,但又有什么意思呢?什么時候全村都能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個人的財富能幫助改變農村的面貌,那才真是物有所值!”這就是邵欽祥共同富裕的財富觀,來自內心與農民割不斷的聯系。正是這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成為他在農村基層做群眾工作的利器。 花園村發展工業企業與治理村莊環境相結合,打造了農民時尚樂園;花園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農民致富,攤開了新農村的目標;花園村農民的思想觀念和整體素質不斷進步,塑造了新型農民形象;花園村維持44年“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村民零上訪”紀錄,構建了文明、富裕家園;花園村倡導“奉獻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原則,實現了“均無貧,和無寡”。現在,71歲的邵欽祥還保留著一個習慣,每天上班前,到村大樓的工作室去接訪村民,為老百姓切實解決問題。“幸福不會從天降,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他經常這樣教育和引導干部和村民。 花園人是幸福的,因為有邵欽祥這樣好的帶頭人。花園的幼兒是幸福的,他們可以在國際化的高端外國語學校里健康成長;花園的少年是幸福的,他們可以享受16年免費教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花園的青年是幸福的,他們可以在花園村搭建的創業平臺上盡情施展才華;花園的中年是幸福的,他們沒有家庭后顧之憂地實現著心中的夢想;花園的老年是幸福的,他們或由子女贍養或入住村老年公寓,享受花園的夕陽紅生活。 如今,花園村建立和健全了醫保、社保和養老等保障體系,村民擁有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農合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三項保險待遇,享有建房補貼、獎學金制度以及減免數字電視收視費(單向和雙向)、電話月租費等30多項勞保福利;村民子女上學實行16年免費教育制,從幼兒園到高中書費學費全免,回村創業的博士生每年獎勵5萬元、研究生每年獎勵2萬元、一本本科生每年獎勵1萬元;老年人享有高齡補貼,100歲以上每年1萬元、90~99歲每年5000元、80~89歲每年2000元;村民可免費進入花園村任何景區;村民在花園田氏醫院看病,自費部分的50%由村里承擔;村里給村民每人每月免費發放大米、豬肉、雞蛋、食用油等;村內開通免費公交車…… 花園村打造了“村民比市民富、村容比城市美、生活品質比城市高,田園風光和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花園經驗”,還出臺引進高級人才政策,符合條件人員可以落戶享受村民福利待遇,六類人才可按東陽人才購房券標準11配套享受15萬~100萬元的人才購房券,為鄉村振興以及企業騰飛提供人才保障。同時,花園村也出臺政策,吸引在村里建住房和廠房的外來人員落戶,到達一定年限的個體工商戶也可申領人才購房券,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2022年5月,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推進會上,花園村被命名為“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早在2020年7月,花園村就與華為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中國移動建設全感知、全聯接、全場景、全智能的“智慧花園”項目,成為華為在全國鄉村智慧園區布局的首個客戶。如今,花園村正力爭深化“智慧花園”項目場景應用,讓高質量服務插上數字化的“翅膀”,為進一步提升農村數字化水平、推進數字化改革進程、構建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新局面、擦亮共同富裕底色貢獻一份力量。 當前,花園村正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繼續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以“兩個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村,在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中做好頭雁示范。“十四五”時期,花園村將計劃完成投資50億元,不斷優化功能定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產業創新動能,促進產城人文融合,力求新增3家上市公司,爭取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利稅達到3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0萬元,持續推進先進產業、村域管理、基礎設施、村民生活、文化建設、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努力把花園村打造成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共富樣板、高質量共同富裕村級樣板以及“花園城市世界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