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 趙慶國
一大早,家住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王麗芬,將兩大箱共計1萬條項鏈送到快遞郵寄點,寄往1000公里以外的浙江義烏。那里的吳老板在收到這些做好的項鏈并驗證質量后,將通過網上支付工錢。這已經是王麗芬通過“零靈發”App線上接單做工,完成的第14批“南活北調”任務了。 “零靈發”線上靈活就業平臺項目,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在定點幫扶縣——武鄉縣精心策劃實施的產業就業發展重點幫扶項目。該項目致力于打破武鄉企業招工困境,為廣大務工人員開辟一條便捷高效的找工作新途徑,為武鄉人民提供靈活就業信息、線上工錢支付、職業技能評價、勞動權益保障等服務。該項目目前已穩定運行半年多,幫助全縣2000余人實現了靈活就業,創造務工收入約700萬元!傲沆`發”在武鄉這片充滿活力、潛力的土地上,正上演著一場關于就業、創業的“數字革命”。 武鄉作為革命老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產業規模較小,一直面臨著就業機會稀缺的挑戰。在定點幫扶工作中,當地政府和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深入調研,制定了“授漁”幫扶計劃,引進了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零靈發”合作,打造當地線上零工市場和靈活就業平臺,通過平臺的信息對接和數據庫應用,為當地居家婦女等重點群體提供靈活就業機會,并通過技能培訓、權益保障,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和經濟收入的增加!斑@是武鄉縣探索建立零工勞務市場,努力打造‘就業服務之家’的重要舉措,也是武鄉縣發展數字經濟,積極推進‘數治武鄉’建設的戰略選擇”,中國煤科集團掛職幫扶干部、武鄉縣委常委、副縣長張北京介紹說。 武鄉有15萬人口,產業發展滯后,這里很多的居家婦女,有很強的務工需求。“零靈發”平臺落地武鄉不到兩個月,已經有很多婦女通過平臺接觸到浙江義烏的手工活制作任務,平臺積極幫助接發活雙方進行對接,以郵寄原材料至武鄉進行制作并將成品郵寄回義烏的方式建立起人力資源跨地區流動。以這種方式嘗試過幾單之后,義烏方面的老板對武鄉婦女的手工活質量作出高度評價:“這邊的工人做工很仔細,甚至比我們當地的熟練工做得更好!以后可以繼續合作!边@種跨地區的就業模式,不僅為武鄉居民帶來了新的工作機會和實實在在的勞動報酬,激活了武鄉縣的就業市場,也為其他地區的勞動力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雙方將這種合作模式形象地稱為“南活北調”。 武鄉縣“零靈發”線上靈活就業平臺“授漁”幫扶項目,不僅開啟了當地就業的新篇章,更促進了地區間的協同發展。目前該項目正在向周邊縣市拓展,堅持以數字生態就業合作為主線,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新動能,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高速度運行賦能,為山西省轉型發展探索“武鄉樣板”、打造“武鄉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