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凌逸 陶雨琴
2022年我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的困難,3月份以來上海疫情暴發又進一步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為穩住經濟基本盤,在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指導原則下,各地方政府加快了專項債券的發行節奏,有效發揮專項資金支持基礎建設投資的作用,為市政園區建設、鐵路軌交、農林水利等提供了資金支持。地方債已經成為我國債券市場規模最大的品種,地方債市場正常運轉對實體經濟意義重大,其發展與變化受到市場參與者的高度關注。 ——上半年地方債發行前置力度空前。地方政府在上半年基本發完新增專項債額度。2022年上半年地方債整體發行前置力度創歷史之最,截至6月末,地方債累計發行5.25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額度已發行3.4萬億元,占總額度的93.28%。6月份地方債單月發行量與凈融資量均創新高。 ——地方債發行利差顯著下行。2022年1月,廣東省財政廳率先將廣東債投標下限下調至基準+10BP,隨后浙江、北京、江蘇也緊跟下調。3月份開始,較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基準+10BP發行定價行列,區域相對較弱的地方政府將投標下限從+25BP下調至+15BP~+20BP區間。總體來看,2021年地方債發行利差在15BP~30BP區間波動,而2022年上半年,發行利差已落在10BP~25BP區間,發行利差同比大幅度壓縮,地方債發行成本普遍降低。 2022年上半年地方債發行利差收窄幅度超過10BP的有廈門、深圳、河南、廣東及江蘇;發行利差收窄2BP~5BP的是經濟總量相對小的地區,如貴州、遼寧、青海;發行利差保持在25BP基本不變的是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西藏。 ——國有大行、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承銷主力。商業銀行是地方債主要投資者,同時也是主要承銷商。商業銀行直接購買地方債為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地方建設提供資金,同時還推進與地方政府其他項目合作。 下半年地方債市場需關注以下幾點。一是地方債發行節奏可能的幾種情景。本年度新增債券額度僅剩3500億元左右。據悉,目前各地正在準備第三批專項債券的申報工作,在投向原有九大領域的基礎上,可新增新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等投向,加強項目儲備,2023年新增專項債項目的申報、推進工作已提上日程。2018~2022年期間,有提前下達次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的情況,但未發生過在前一年發行次年額度的先例。 考慮到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越發重要,需關注8月份人大常委會是否調用往年結余額度、是否上調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是否提前發行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若財政政策繼續加大發力,那么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又會迎來地方債發行高峰;若僅發行2022年剩余地方債額度約1.5萬億元,則平均每月發行約2600億元,下半年地方債總體發行壓力不大。 二是地方債利差可能的調整。一級市場方面,考慮到經濟逐漸回暖,重回正軌,利率中樞或逐步回歸正常。目前整體發行利差已在低位,地方政府方面或維持現有投標下限不變,預計下半年整體發行利差保持不變,但不同期限、地區會有分化。二級市場方面,目前各地已開始申請第三批專項債額度,可能會面臨以下幾種情況:若下半年僅申報,但不發行提前批額度,那么下半年將以發行再融資債券為主,期限預計為10年期以內為主;若下半年開始發行下一年度新增專項債額度,那10~20年期依然會是主力發行期限。 三是主力承銷商格局可能繼續維持。地方債一級發行利差保持低位且一二級利率倒掛較為明顯的狀況短期難有大的改變。證券公司及中小銀行仍會受到資產負債承載能力的約束,在投標下限參與地方債承銷的力度下降,承銷能力有限。下半年,國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銀行為主的地方債承銷格局難有明顯變化。(作者單位:浙商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