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前方記者 | 潘曉娟
日前,首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舉行主旨論壇,該論壇由中國改革報社、中國經濟導報社承辦。主旨論壇上,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等成為關注的焦點。 “眾所周知,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礎。遺憾的是,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導致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災害頻發、糧食危機等全球性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迫使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首席科學官張小全在主旨論壇上表示,全球性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愈發地認識到自然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可以說,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
提倡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早在10年前,作為應對全球危機的良方,國際上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2019年紐約氣候峰會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被列入加快全球氣候行動的九大領域之一,由中國和新西蘭聯合牽頭,發布了《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宣言》。張小全分析認為,這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與我國生態文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從提出的背景、目標以及發展脈絡來看都有相似之處。 在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十分重視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碳中和這一歷史性目標,將引領社會經濟的系統性變革。張小全表示,如何充分利用好青海省優越的自然資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是青海省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重大機遇。“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生態地位十分重要,三江源和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也位于青海省。青海省的天然草場面積占全國草場面積的1/10,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省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近些年來,青海省的碳排放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有望率先實現碳中和。” 如何更好地實現碳中和?在張小全看來,青海省需要從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理論和方法出發,一方面是保護、修復森林、草地和濕地生態系統,并進行可持續管理,從而保持和增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為碳中和作出貢獻。另一方面,TNC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開展了“生態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布局”研究,以確保新能源開發與自然資源保護并舉。該項目組運用TNC開發的發展系統規劃這一科學工具,提出了生態友好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布局規劃及選址建議,通過將生態保護情景圖層與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在區域進行疊加分析,識別出需要回避、有條件開發及建議開發區域,這樣能夠將生態影響最小化,并采取相關緩解和修復的措施。同時,在新能源開發過程當中,要通過一系列舉措來加強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正面干預,可以平衡新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從而實現碳中和的協同增效。
濕地碳匯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據了解,TNC成立于1951年,是國際上最大的非營利性的自然環境保護組織之一。 “我們關注如何通過自然的力量更好地應對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在森林和濕地碳匯、旗艦物種保護、國家公園、生態修復、智慧草地管理、城市生境花園開展了大量的創新實踐。”張小全強調。 以TNC此前在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開展的智慧草地管理項目為例,該項目中,TNC以多年草地生產力監測數據為基礎,開發了智慧草地管理APP,根據草地實際生產力來實時確定場地狀況、可以放牧的時間和放牧強度等,通過示范在牲畜數量不減少的情況下,實現了退化草地的恢復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碳匯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智慧草地管理在青海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張小全說。 根據TNC于2020年完成的青海省濕地碳匯項目可行性研究,青海省有巨大的濕地碳匯潛力。在張小全看來,TNC與相關機構共同開發的濕地碳匯項目的方法學,通過示范,在青海濕地碳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有助于青海濕地生態產品價值呈現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