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 本報記者 | 劉政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消殺、大數據等多項逐漸成熟的技術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得以應用,科技力量再一次彰顯了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正確性與必要性。 在上海地鐵12號線,“森林屋”動態系統正安全、高效、穩定地進行著氣溶膠微粒消殺工作,其空氣消毒標準被上海地鐵申通集團列入上海地鐵站空氣標準。自2012年在上海工博會亮相以來,這個自非典(SARS)后開始探索的項目,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嶄露頭角。 “在相對密閉的空間,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森林屋’消毒凈化裝置對空氣中攜帶病菌的氣溶膠微粒消殺率是每小時98%。”該技術主要研發人、上海天悅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玲玲介紹,采用“電凝并”技術,專門用于氣溶膠凈化和現場污染控制,不需要避開人群,也不需要關閉空調系統。 日前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數據,十年來,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44%。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我國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推廣,過去十年間,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由2015年的6.2%提高到了2021年的10.56%。 我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既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止步,科創引領不會止步,美好生活不會止步。應該看到,新冠肺炎病毒并非空氣質量研究的開端,也絕非句點。 新科技賦能新消費,新消費引領新供給,新消費帶動新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視野的開拓,在消滅病毒之外,當代人對空氣質量的需求刺激著“新型消費”的陸續涌現。從罐裝空氣到新風系統、從凈化甲醛到消殺病毒,一口深深呼吸的空氣里,有對田園牧歌的向往,有對無菌空氣的期待,也有對低碳未來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