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 甄敬怡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一直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我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宣示。 “雙碳”目標的提出令世界矚目,世界關注著中國的行動與成效。值此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之際,紀錄片《零碳之路》,給世界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雙碳”進展的生動、真實的視角。紀錄片里,國家地理攝影師韶華(SEAN GALLAGHER)和環保人士唐瑞(TERRY TOWNSHEND)走進中國多地,與那些爭分奪秒地為實現“雙碳”目標尋找解決方案的人會面。從政策制定者、科學家、企業家,到牧民、林農、百姓,構建起一幅全社會各層次共同踐行“雙碳”承諾的恢弘圖景。這是“雙碳”背后的中國力量,也是展現“中國之治”的生動窗口。
第一視角講“活”中國故事
真實、鮮活、第一視角,是《零碳之路》的特點。兩集紀錄片分別圍繞英國獨立攝影師、電影制作人韶華及野生動物保護和氣候變化專家唐瑞的零碳探索之旅展開,用第一視角展示中國在能源、建筑、交通、工業、林業、農業等領域的綠色低碳實踐。 真實,體現在鮮活的感受與記錄中。紀錄片圍繞探訪的旅程展開,兩位記錄者一位從中國北方一路南下、一位從上海出發一路向西,一路的探索與記錄中不乏對生活細節的真實捕捉,處處可見兩位觀察者的親身感受。在青藏高原探訪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歐亞大陸內陸腹地唯一的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韶華與兩位科學家一同體驗高原駐守的孤獨與艱辛,日復一日的嚴謹守護只為實現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科學檢測和評估,為實現碳中和夯實數據基礎。 真實,還體現在不回避問題與困難的坦誠態度上。探訪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庫布其沙漠腹地時,韶華毫不回避提及中國沙塵暴席卷城市的歷史問題。而在與科學家和當地牧民的溝通中,韶華了解到,當地在治沙過程中曾面臨的技術瓶頸、資金匱乏、輿論壓力等系列挑戰,但一代代庫布其人沒有放棄,反而探索出一條科學育種、創新治沙、成果共享的發展模式,使沙漠植被覆蓋率從3%提高到53%,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這令韶華不禁感嘆“這里遇到的人都有一種力量和韌性”。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國際友人的表述融通中外,用國際視角、國際語言向世界講述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中國故事,更能提高中國聲音和中國態度的能見度、認知度、認可度。
見微知著看見務實行動
氣候傳播不僅是一項職責,更是一種使命。《零碳之路》在收放自如的細膩情感背后,理性與邏輯始終貫穿其中。兩集共90分鐘影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合理的篇幅結構講述了能源、建筑、交通、工業、林業、農業等領域的豐富“雙碳”實踐,對于各行各業都具有借鑒意義和啟發效果。 比如,紀錄片走進福建三明,探究中林集團第一張林票發放始末,講述以林權改革和科學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提升森林碳匯的故事;在安徽海螺水泥廠見證秸稈發電過程,介紹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實現變廢為寶、節能降碳的突出成效;與江西撫州百姓一起體驗“碳幣”支付消費,宣傳全民綠色生活新樣板……《零碳之路》見微知著,一路上的探訪與觀察,不僅看見具體的人,更看到社會各界真實的行動與付出。各個維度的故事銜接流暢,搭建出一幅多層次、立體化的“雙碳”行動圖景。 先行先試的探索背后,不僅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更有大膽革新推動轉型發展的魄力。影片中,一系列行業企業在“雙碳”變革中走在世界前列,提出創新想法并付諸實踐。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輸送難題,實現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被國際能源署稱為“全球最清潔的火電廠”的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氮氧化物等排放指標甚至遠低于天然氣發電的排放指標;湖南長沙遠大科技集團生產出全球首座不銹鋼低碳建筑——活樓,一棟11層高的公寓樓像搭積木一樣僅用不到29個小時就可以迅速建成。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務實行動。如《零碳之路》所言,腳踏實地的行動,將決定中國下一步走向何方。“在這次旅途中,我看到行動勝過言辭,中國正在不同的角落探索一切可能性。碳中和并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故事,從當地的農民和游牧民,一直到集團的董事長和建筑設計師,這是關于一同承擔集體責任的共識。”這是韶華經過一路探訪后的感慨,也是紀錄片所傳達出的信心與力量。
零碳方案提供中國智慧
用國際視角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用全球化的眼光考量中國本土經驗,而且是加強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球的傳播。《零碳之路》通過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雙碳”故事,與世界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國際輿論場傳遞出了綠色轉型的亞洲聲音。 無論是為研究、評價、預測大氣成分變化及氣候變化影響研究提供科學依據的瓦里關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還是為世界提供了大型活動碳中和方案的2022北京冬奧會,紀錄片呈現的一系列“零碳”方案無不凝聚著中國智慧。中國是全球能耗和二氧化碳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向海內外積極講好中國實現綠色發展的故事,傳播好中國踐行“雙碳”目標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案,有助于樹立美麗中國的嶄新形象。 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壓力與挑戰并存。紀錄片提到,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僅有30年,遠低于發達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卻以實際行動展現全球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通往“零碳”的道路需要各國攜手前行。紀錄片中,唐瑞以家鄉英格蘭小鎮的環境變化,來說明氣候變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地球生態,生存和發展的挑戰迫在眉睫。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當下,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零碳之路》以小見大,以遠見卓識的中國聲音、重情尚義的中國承諾、言出必行的中國擔當,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中國方案”,鼓舞著世界,凝聚著共識。 潮涌東方,風正帆懸。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零碳之路”不僅是中國的探索,也是對世界的貢獻。通向碳中和的旅程遠未終結,“零碳之路”的記錄不僅是為了回顧與展望,也是為了奮楫揚帆再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