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芮城縣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圖為芮城縣學張鄉光伏電站。新華社
本報記者 | 白雪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加速演進,氣候系統不穩定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充足有效的資金投入。發展投融資的目的就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和資源,有效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穩定發展。 在近日召開的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氣候投融資平行論壇上,來自應對氣候變化和金融領域的參會代表圍繞氣候投融資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相關議題建言獻策。與會專家認為,針對目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存在巨大資金缺口的現狀,我國要做好統籌協調和機制創新,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市場投融資建設。 專家預測我國實現碳中和總資金需求規模將達約139萬億元
氣候投融資是指支持氣候行動的金融活動,包括減排、提升碳吸收、適應氣候變化等的投融資活動。其中,與碳減排有關的金融活動,被稱為“碳金融”。 據了解,目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仍存巨大資金缺口。為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將全球氣溫升高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估計,到2050年,全球能源系統脫碳的累計投資需要約110萬億美元。 從國內看,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測算,我國實現碳中和愿景總資金需求規模將達約139萬億元,年均需求約3.5萬億元,長期資金缺口在年均1.6萬億元以上。 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李高表示:“目前,風電、光伏、電動汽車、鋰電池等與應對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技術已經成為最有活力的產業,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行動,成為參與國際活動的新優勢,成為彰顯大國形象的新名片!痹谕七M氣候投融資過程中,李高建議,要做好統籌協調和機制創新,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市場投融資建設,堅持政府、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形成氣候投融資生態圈,有效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讓氣候投融資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穩定發展。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認為:“氣候投融資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和促進資金投向氣候投融資領域,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一是持續完善制度保障;二是穩固推進標準體系建設;三是推動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四是繼續推動氣候投融資國際交流務實合作,引導更多的國際資金投向國內應對氣候變化領域! 建設項目庫是推動氣候投融資模式創新的有效工具
近年來,我國一直加快推進氣候投融資工作。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發展。2021年12月,國家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與《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正式啟動。2022年,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名單公布,共23個城市及地區入選。 “目前,23個試點城市做了很多扎實的基礎性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敝袊h境科學學會理事、氣候投融資專委會常務委員孫軼頲認為,試點工作的第二年要從“精準施策”這四個字切入。 談及如何精準施策推動氣候投融資務實發展,孫軼頲提出:“一是聚焦本地落實‘雙碳’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的核心和瓶頸問題精準發力;二是聚焦氣候投融資項目庫中的重點項目和難點項目精準發力! 建設項目庫是推動氣候投融資模式創新的有效工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燦表示,目前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項目庫建設取得良好發展,但仍面臨一系列問題,如缺乏標準化機制和常態化管理手段,試點投融資產業單一、項目類型集中,跨區域對接項目和資金、多行業協同推進的難度大等,氣候投融資的相關標準和支持政策也亟待完善。對此,他建議:“要建設集成多維信息的國家項目庫以突出氣候效益,探索形成多措并舉、梯次清晰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配套措施。同時,加強氣候投融資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在國家氣候中心原副主任、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氣候變化專家呂學都看來,中國氣候投融資還存在挑戰,如氣候投融資所需的法規和政策等亟待補充和完善,氣候投融資的理論、范圍、方法、指南、標準、工具等需要盡快成體系地建立并指導運行,氣候投融資創新產品和工具需要盡快開發,金融機構和人員的氣候投融資知識和管理能力需要盡快提升,以及氣候效益難以資產化等。 對此,呂學都建議要深刻認識碳金融的內涵,以低成本獲得資金,實現最大程度的碳減排、碳吸收、碳移除,來降低或排除氣候風險。同時,加快制定和實施推進氣候投融資所需的法規和政策等,明確氣候投融資的目的、目標、覆蓋范圍、相關機構職責等;用法規或政策賦予氣候投融資產生的氣候效益所具有的資產屬性及可交易性。此外,要依據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的具體實踐,研究制定推進氣候投融資所需要的技術和方法體系,以及相關的指南、標準、工具、統計、報告、披露等。
繼續加快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在推進氣候投融資過程中,金融機構的作用至關重要。應對氣候變化,增強氣候和災害適應能力,提高環境可持續性是亞洲開發銀行(ADB)2030戰略的七大業務重點之一。 山東省綠色發展基金是亞洲開發銀行首次參與中國省級綠色基金的項目。2021年10月,ADB與綠色氣候基金(GCF)簽署了一項資金活動協議,為中國的首次融資投入了1億美元。該基金資助了一系列既包括減緩氣候變化又包括適應氣候變化的項目。該基金的目標是到2027年,每年減少碳排放量375萬噸,提高超過300萬人的氣候抵抗力。通過整合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源,該基金的總規模目標為15億美元。這將支持總投資規模約為75億美元的項目組合。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提升項目是亞洲開發銀行在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氣候變化減緩項目。亞洲開發銀行能源局項目管理部主任張雷介紹,該項目將貸款投向北京、天津、遼寧、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又進一步把區域延展到長三角地區。 張雷表示,亞洲開發銀行作為多邊發展機構,通過政策改革貸款、金融中介轉貸和項目投資貸款等,不斷提升貸款的時效性和可持續性。未來將不斷加大氣候投融資的力度,提供跨行業、綜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加強支持能力建設,增強伙伴關系。 為更好服務“雙碳”工作,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建議,金融機構要努力推動核算披露、評估定價、產品服務三方面工作,繼續加快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探索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協同發展路徑,有效防范風險,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對此,他進一步解釋:“一是繼續加大對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二是提升金融機構支持重大重要綠色項目的能力;三是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開展碳核算,有效增強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包容性;四是持續關注并做好綠色金融發展中的風險防范,更加關注‘洗綠’和‘漂綠’風險! 對于金融機構如何在推進氣候投融資中更好發揮作用,呂學都也提出相關建議:“量化氣候投融資規模和氣候效益規模的考核內容,包括相應的獎懲措施。同時,金融機構要加快開發氣候投融資創新產品和工具,加速提升機構和人員的氣候投資知識和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