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4上海馬拉松開賽前夕,沃爾沃汽車再次發力——在浦東世博展覽館,設置了“運動安全科普培訓”,邀請專業培訓團隊到場,開展AED急救訓練。據悉,此舉意在幫助跑者提升應急能力,更好應對突發狀況。
當天,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市場副總裁周亮、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 數字化戰略與客戶體驗管理副總裁楊碩,共同出席活動,現場為多位車主跑者交付AED設備。周亮總表示“在上馬賽道,沃爾沃要成為每一個跑者的堅實后盾,守護跑道上的生命安全。”
從左至右: 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數字化戰略與客戶體驗管理副總裁楊碩,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市場副總裁周亮,上海東浩蘭生賽事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宏赟為19位沃爾沃汽車車主跑者交付AED設備
自2020年首次牽手以來,沃爾沃汽車與上馬間的合作不斷深化,為賽事組織和跑者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11月28日下午,上馬組委會與沃爾沃共同宣布,雙方合作將延續至2026年。這一舉措不僅鞏固了雙方合作關系,也體現了沃爾沃在推廣健康生活方式上的長期堅持。
與上馬同行,為跑者安全健康一路護航
馬拉松作為一項自然、環保、健康的運動,已經成為備受歡迎的熱門項目。不僅越來越多的跑者參與其中,一些品牌也開始進場提升曝光度。在這些賽事合作中,鮮少有汽車品牌能如此貼合“健康”一詞,但沃爾沃汽車的出現卻顯得非常恰當——作為國內標志性的體育賽事,上馬一直在傳達跑步的價值;而沃爾沃作為長期支持運動賽事的品牌,也一直在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說,兩者的合作就是基于一種“健康追求”上的默契。
這場針對上馬的運動安全科普,不僅體現了沃爾沃品牌對運動安全與健康的支持,也吸引了眾多跑步愛好者和公眾的關注。我們知道,像全馬這樣的高強度運動,需要身體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極限點才能完成。42.195公里的路程,不能只靠跑者自己去堅持,賽事是否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同樣是關鍵。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生心臟驟停,最開始的“黃金四分鐘”是決定生死的關鍵時刻。然而,由于公眾急救知識的匱乏,很多地方雖然配備了AED,卻無法有效利用。
沃爾沃的運動安全科普讓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并掌握了心肺復蘇(CPR)技能和AED設備使用方法,為熱愛跑步的群體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一位車主跑者表示:“沒想到這么小的設備關鍵時刻能救命。有了它,再遇到突發情況,我也能及時伸出援手,真正去幫助別人。”
幫助跑者掌握急救技能,為生命安全加碼
事實上,這只是沃爾沃AED推廣工作的一個小縮影——今年1月,沃爾沃汽車就攜手車主成立業內首個“AED道路使者聯盟”,為車主提供AED設備并推廣急救技能。今年8月起,沃爾沃汽車全國開展AED百城急救培訓,截至目前已經完成超過1300人培訓;9月,與騰訊地圖、百度地圖合作上線AED急救地圖,幫助更多人快速定位最近的AED設備。如今,沃爾沃汽車“AED道路使者聯盟”已經覆蓋了北上廣深、成都、南京、長春等多個城市,累計150名車主完成官方專業急救培訓及AED設備隨車配置,越來越多的車主加入這場“守護生命”的行動。
不僅如此,沃爾沃還完成了182場針對全網經銷商的AED使用及急救技能培訓,覆蓋超3000人。截至今年9月底,沃爾沃全網授權經銷商實現100% AED設備覆蓋,真正將生命守護力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從汽車到生活,沃爾沃以長期堅守詮釋品牌關懷
在幾乎所有品牌都在談“要怎么去生活”的汽車圈子里,沃爾沃卻展露了一種松弛又認真的秉性,它身上既有非常符合外界對北歐品牌刻板印象的部分,比如簡約內斂的設計、人體工學座椅、低飽和內飾和柔和氛圍燈等,也有超出很多人了解的長期堅持。
回顧下過往你會發現,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動作始終領先時代一步:從首創反向兒童座椅、側面碰撞保護系統,推出全球首款側面安全氣囊,到在上世紀70年代成立交通事故調查小組、去開發首款用于碰撞測試的中號女性假人,再到在車型上標配城市安全系統、為電車設計新的安全系統等。這些故事密集程度像是一本技術發展史,看似輕描淡寫,卻透露出沃爾沃對生命的尊重。
推動沃爾沃技術向前的,是對生命的尊重
品牌誕生97年來,沃爾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但這份對于“安全感”的堅持,并沒有止步于“探索如何通過安全技術挽救生命”,它也在將安全理念帶入人們的生活。比如它使用ReCiPe模型估算生物多樣性足跡、關注情緒對駕駛行為的影響,它低至0.07的工傷率(LTCR),和現在一直在進行的“守護計劃”,包括:推動教育公平、傳承非遺文化、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和唇腭裂兒童提供救助,進行AED普及工作,守護身邊每一份“安全感”。
沃爾沃“守護計劃”,不斷向社會傳遞安全感
在今年上馬活動中,沃爾沃的標語是“你全力以赴,我全程守護”。現在看來,這不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是沃爾沃為跑者們提供堅定支持的承諾。安全科普現場,沃爾沃汽車楊碩總表示,沃爾沃將持續踐行守護初心,向社會傳遞更多安全感,同時號召更多朋友加入“AED道路使者聯盟”,共同構筑流動的“守護網”。
一些時候,企業擔當能夠切實提升公眾的“安全感”。也因此,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從“展示生活模板”邁向“解決生活問題”,共同去推進社會急救或福利體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