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11屆自然教育論壇的“SDGs與自然教育”分論壇在中山旗溪成功舉辦。旗溪村已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農人在此共建可持續發展社區。 本次分論壇吸引了眾多自然教育從業者前來參與,SDGs PEPPA項目負責人左濤老師分享了自然教育如何跨界可持續發展教育——SDGs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案例。 西安以琳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理事長何蓉花女士、萬物生長(蘇州)自然教育發起人徐佩妮女士、深圳悅行學社創辦人肖鵬女士、泰華梧桐島屋頂農場主理人彭月麗女士參與了主題為自然教育如何跨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探索的圓桌論壇,從不同維度分享了她們的實踐經驗。 參會者通過“世界咖啡館”的形式探討了主題:可持續發展教育與自然教育的結合,并以咖啡館產出的結果,設計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達成的自然教育升級商業項目。 通過聚集多元聲音、促進交流合作,論壇不僅為推動自然教育實踐創新提供了平臺,也為推動SDGs在教育領域的落實貢獻了力量。 SDGs通識教育初階培訓工作坊——凝聚多元力量,共促可持續發展教育 12月7日至8日,為期兩天的“SDGs通識教育初階培訓工作坊”在中山旗溪順利舉辦。培訓地點由桂南村委會免費提供,旨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本次工作坊吸引了來自自然教育、戶外運動、高等教育、NGO從業者和企業ESG領域的眾多從業者參與。他們在各自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培訓帶來了多樣化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 SDGs PEPPA項目負責人左濤女士根據中國國情和中國青少年發展特點,首先提出并將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開發為幫助青少年提升綜合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素養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下簡稱SDGs)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該體系是構建了融合SDGs的原則、具體內容、關系、實踐和評估,以及與個人發展有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體系,以期引發學習者產生根本的可持續理念和行為的轉變。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提供教育技術項下的個人發展規劃,教育教學方法及知識體系。 初階課程深入淺出地對SDGs的背景、各個目標及其在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對青少年個體成長和可持續素養的培養,提供了體系化的教與學的理論和實踐方案。 工作坊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通過系統性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和互動交流,幫助參訓者全面掌握SDGs的內涵及其在教育、企業運營和社會實踐中的具體應用。課程內容覆蓋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理念,同時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跨領域合作促進目標的實現。 云南師范大學能源系的趙老師說:我們一直是做可持續技術的,但是從來沒有把可持續的概念放到這么大,在課程里面發現其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每一個目標都是落在實處的,并且它們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其次在這次培訓中收獲了很多優秀的志同道合的伙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鐘老師說,這次培訓她的成長是最大的,對可持續發展的了解完全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第一次這么認真地了解和思考關于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的具體的事情。 從事自然教育工作的張老師分享:來之前覺得聯合國這個詞特別高大上,學習之后才發現這17個目標做得就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這個工作方式是我所有活動中參與度最高的,在未來的自然教育活動中有很多內容可以應用。 作為生涯規劃師的周老師分享通過學習發現之前帶學生做的內容還是非常淺,需要不斷地去學習。這次培訓最大的感觸就是發現可持續發展其實是一個思維模式,去反思我做的事情是不是可持續,我的職業規劃是不是可持續,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NGO從業者陳老師分享這17個目標以前從字面上都可以理解,學習之后覺得要吃透這些還需要一個過程。培訓給她最大的收獲是帶給她一個全球化的視角,未來再去落地一個項目的時候,就會去想一個項目涉及這17個目標中的哪幾個,可以鏈接更多事情去解決一個更復雜的社區面臨的龐雜問題。 SDGs PEPPA項目的SDGs通識教育培訓從2023年11月大理站開始,已經在北京、深圳等地一共舉辦了7期初階和中階培訓者培訓班,上百名成人培訓者參與了培訓。PEPPA項目未來將持續推進SDGs相關培訓與實踐,并計劃在未來3年內培養300名SDGs通識教育導師,通過參與式教學課程體系推動中國青少年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知與實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