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將公交、地鐵視作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動脈,那么共享電單車無疑是城市公共軌道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力量。據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300個城市投放運營共享電單車,投放數量突破1500萬輛。共享電單車有效拓展了公共交通服務半徑,滿足了部分市民中短距離出行需求。作為新興業態,共享電單車從初期的無序擴張逐步邁向智慧規范管理,一些城市也在這一發展歷程中積極探索,收獲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良策。
從陣痛到鎮痛:多措并舉規范行業管理
南昌,作為共享電單車較早布局的城市之一,歷經競爭投放、平穩運營、規范管控、精細智理四個關鍵階段,其行業管理軌跡清晰。
南昌在共享電單車運營初期也曾深陷無序投放、還車不便、清理滯后等困境。早期南昌市共享電單車超量、肆意投放,全市共享電單車投放一度有50萬輛之多。2021年,南昌市重新開展了中心城區共享電單車容量測算,結合市民需求、城市承載力等因素考量,由專業機構測算出20萬輛的投放上限基礎上,截至目前為11萬輛共享電單車發放運營牌照。
南昌市交管局對投放運營的共享電單車推行上牌帶“身份證”上路,專車專牌,對市場進一步優化調整,有效遏止共享電單車企業無序擴張、亂投放的“惡疾”。
針對行業管理法律依據缺失問題,2022年,南昌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以及南昌市商務局共同制定并實施發布了《南昌市共享電動車考核準則》。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和處罰依據,確保各部門管理企業違法行為時“有法可依”,推動行業管理進入法制化軌道。
為破解停車不規范這一難題,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打造“南昌市共享電單車監管服務平臺”,該平臺集線上線下優勢于一體。線上深度匯聚運營企業的多元數據,生動展示共享電單車在各區域的分布及運維詳情;線下則通過安裝藍牙道釘、精心施劃專用停車泊位線及標識等舉措,為規范停車提供有力輔助。南昌市各主管部門充分借助“南昌市共享電單車監管服務平臺”以及稽查小程序,并整合 5 萬路“雪亮工程”公共視頻資源與線下“藍牙道釘”、“藍牙嗅探”設備,全方位地掌握共享電單車的運行狀況,構建起動態管理機制,有力督促運營企業扛起日常停放管理的主體責任,實現對全市共享電單車停放狀況的高效監管與科學調度。
不僅如此,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還指導推動了各城區落實“路長制”,依據路段與片域進行精細“網格劃分”,由企業“路長”專職管理責任區內共享電單車,將網格細化至極致,道路管理實名化,責任精準到人。當監管平臺線上監測到站點停車數量超出泊位容量85%時,系統即刻自動預警;一旦超過容量115%,系統則迅速自動告警,并智能分類生成各類調度單,精準下派至各運營企業管理平臺。路長旋即派遣運維人員在30分鐘內妥善處理工單,并及時將處理信息反饋至監管平臺。近年來,在多方協同努力之下,南昌在共享電單車管控治理領域持續創新智能技術,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運營管理漸趨規范,出行環境顯著改善。這一系列成果在城市出行滿意度尤其是本地游場景的慢行交通滿意度方面均收獲高度認可。
共建共治促企業自律 凈化行業良性競爭
共建共治,激發企業自律活力,規范行業管理秩序,乃是南昌共享電單車治理的又一亮點。南昌市政府秉持規范新業態有序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其在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關鍵作用;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追求合理經營效益的同時,亦需承擔社會責任;市民用戶則期盼能便捷舒適地暢享共享電單車服務。唯有秉持包容審慎態度,精準找尋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方能鋪就共享電單車行業良性、長效發展。
南昌市針對共享電單車企業創新實施“動態考核”機制,在既定考核辦法基礎上,緊密結合管理需求與治理重點,靈活對考核實施細則進行動態優化調整。每次調整前均與企業坦誠協商確定調整內容,巧妙借助大數據與科技手段,為企業自律套上“他律”的緊箍咒。通過持續的考核,排名靠后的企業若能積極改進,便可迅速實現市場份額的回升;反之,若企業懈怠,市場份額則可能面臨縮減。如此一來,企業的自律意識顯著增強,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好治理生態循環。
市、區兩級政府部門與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建立起常態化的工作例會制度,大力加強治理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政策實施情況的雙向高效反饋。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行業管理部門廣開言路,向包括運營企業在內的各方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始終堅守底線思維,將服務質量考核結果應用與行政執法手段有機結合,達成“軟治理”與“硬治理”的協同互補,致力于實現規范企業行為與助力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共享電單車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補充,如南寧、合肥、昆明、貴陽、沈陽等共享電單車運營樣板式大城,利用共享電單車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私家電動車因改裝、充換操作不規范、電線路老化等造成消防安全隱患的“難管理”。
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單車使用不費力、更高效便捷,以及臨時停車等功能,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和游客的青睞。教授級高工、中國城市公交協會慢行分會副秘書長黃斌此前在談到共享電單車為何需求高時,曾表示從驅動因素看,隨著收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更關注靈活度和自由度,希望能掌控和隨時調整行程安排。
精準治理加速“飛輪效應” 交叉助推南昌旅行新名片
“飛輪效應”是經濟學上一個著名的理論,猶如齒輪的咬合結構在初步啟動時會有較大的阻力,但一旦運轉起來就會產生越來越明顯的“加速度”,可以說共享電單車精準治理帶來的“飛輪效應”還在持續加速,不僅為城市慢行交通帶來重要補位,也賦能城市旅游業的發展。
游客騎共享電單車慢游,品滕王閣的厚重歷史,領略萬壽宮街區的豫章風情與繩金塔下的煙火氣,深度感受南昌的風土人情,相較于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更適配了當下人們對旅行的“慢”需求,也讓“騎游慢享游南昌”成為南昌旅行的“新名片”。
“南昌還是太先進了,騎了一輛共享電單車,漫無目的穿梭在南昌的街巷,騎起來還有一陣陣風吹散了暑氣,狀態非常治愈。遇到景點就去打打卡,到了江邊就停下來發發呆,看到了攻略里看不到的另一番南昌。”李理是資深旅游愛好者,夏天一次南昌旅游,徹底拓寬了她對旅游方式的新理解,也種草給很多人。
當共享電單車業務的飛輪高速運轉起來,開始賦能各行各業的發展,不僅為城市慢行交通補位,還衍生出二次消費的空間,與其他業態交叉融合,滿足“點對點”的城市中短途出行需求。
與此同時,南昌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手段,著力引導市民文明騎行、規范停放,全力鼓勵市民踴躍參與共享電單車治理進程,矢志朝著“自適應、自驅動、自規范”的目標奮進,推動共享電單車行業深度融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體系,更好發揮綠色出行和慢行交通作用,持續探索和積累有益經驗,使南昌市繼續保持全國大城市共享電單車治理的先進城市之列,騎共享電單車游南昌也成為南昌旅游的一大特色亮點。
城強賈興,共享電單車是觀察城市治理能力的窗口,也是企業感知城市營商環境的切口,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為給企業提供更優質的營商環境,南昌市積極聽取企業訴求,通過政企聯動,探索舉措,規范與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文明騎行和規范停放,為行業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除在企業運營管理上建立起成熟的智慧協同模式,以共享電單車為標本的共享經濟在不同城市的際遇,檢驗著城市治理的效能和成色。南昌市通過探索多方共治、加強科技管理、落實主體責任、統籌整合力量等,持續推進共享電單車車序管理,實現共享電單車定好位、管到位,讓城市治理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