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姚輝
“整冠、捋須、甩袖……”82歲的搬遷群眾賈作德老人為大家表演一套行云流水的戲劇動作,還激情昂揚地演唱一段戲曲清唱。楊河村易地搬遷安置點配建的文化廣場和百姓大舞臺,讓這個年邁的農村老人“青春”煥發,開啟了該村戲曲文化傳承的新征程。 楊河安置點東、北兩面與洛陽市新安縣接壤,臨近青要山風景區,314省道在安置點門前經過,交通便利,共安置仁村鄉楊河村石山區11個村民組30個自然村的貧困群眾75戶256人。 楊河安置點以黨建促脫貧,充分發揚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發展后續產業,通過有針對性地技能培訓和獎補措施,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對于年輕力壯的村民,依托“打工直通車”網絡平臺安排到浙江、上海、杭州、廈門等地企業打工61人,每月增收平均在3000元以上。對于60周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弱勞動力申請安排縣級公益崗32人,每人每月可增收500元。60周歲以上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以村集體產業收入安排益貧崗18人,每人每月可增收300元,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搬遷群眾就業全覆蓋。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發展養殖和種植,適種擇種,適養擇養,共發展養牛23戶50頭,養蜂5戶150箱,戶均可增收3000元;發展花椒種植53戶120余畝,每畝政府補貼400元;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等60戶150畝,每畝政府補貼200元。通過多渠道幫扶,目前所有搬遷戶全部脫貧。 楊河村多策并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是流轉后地、河溝兩處土地200畝,采取與公司合作模式經營種植丹參,年增收30萬元。流轉楊河西門兩組土地150畝種植優質新品種花椒,目前,在花椒沒有收益的情況下,采取林下種植柴胡,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目前長勢良好。二是建成300KW光伏扶貧電站,年增收14萬元。 楊河安置點推行“組織覆蓋”“考評覆蓋”“活動覆蓋”長效管理服務機制,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一是以文明示范社區創建為抓手,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實現“組織覆蓋”,按照黨員數量和人口規模,分類設置。設立黨小組1個,成立安置點管理服務中心,配備管理崗3人,衛生保潔員1人,專業電工1人,供水管理員1人。新建標準化衛生室一所,簽約醫生1人。設立便民服務大廳、愛心超市、矛盾糾紛調解處室、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便民服務室,為社區群眾提供全方位的便民服務,解決搬遷群眾的各種訴求。同時在每棟樓內,評選出熱心群眾公益事業的樓長,解決搬遷群眾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務,做到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區。 二是多措并舉,智志雙扶,實現“活動覆蓋”。通過制作宣傳展板、舉辦專題培訓班、放映愛國電影、舉辦“快樂星期天”、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等活動,搬遷群眾積極參與技術培訓、政策宣傳及各類文體活動,大力宣傳感恩新時代、勤勞致富等內容。農忙時節,管理崗利用晚上組織搬遷群眾開展“互幫互帶”活動,幫助那些沒有勞動力的農戶摘辣椒,在干活的同時宣講各種惠民政策、并把“互幫互帶”活動內容拍攝視頻發送至朋友圈,鼓勵那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安心工作,不用考慮家里莊稼沒收等后顧之憂。 三是細化標準,量化分值,實現“考評覆蓋”。定期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脫貧帶頭人”“文明之家”“衛生整潔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各類評比活動;積極完善環衛設施,動員搬遷群眾改變陳舊陋習,每周開展一次環境衛生整治,各掃門前衛生,互相監督。開展常態化保潔工作,打造環境整潔的美麗社區。 楊河安置點成功舉辦的話家常、促發展、感黨恩“百人餃子宴”、豐富活躍的“道德講堂”、“九九重陽情”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等大型活動,搬遷群眾踴躍參與。每逢星期天的晚上,楊河村的文化廣場熱鬧非凡,百姓大舞臺上,賈作德老人在旁邊精心指導,搬遷群眾組成秧歌隊、戲曲班,鑼鼓聲喧,粉墨登場,演繹幸福生活,頌揚黨恩厚重。 (作者王康系三門峽市澠池縣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搬遷辦副主任,姚輝系三門峽市澠池縣仁村鄉副鄉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