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程暉
2020年,貴州省印江縣在木黃鎮開展以工代賑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試點,積極探索“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資產折股量化分紅+就業技能培訓”的賑濟新模式,在改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實行以工代賑資產折股量化分紅,構建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開發了大批就近就業崗位,多渠道帶動群眾增收,有力推動了印江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當地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標志性工程。
堅持以“穩就業”為目標 推動全民共享發展紅利
印江縣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始終堅持“群眾自愿”原則,以“穩就業”為目標,督促項目擬實施地及時召開村民大會,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和自主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共同參與建設、共享發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試點項目覆蓋文昌、木良、鍋廠、邊山4個行政村,惠及人口498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808人。目前,已累計吸納當地群眾165人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共支付勞務報酬121.5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8個,幫助部分弱勞動能力群眾穩定就業。試點項目實施以來,共開展就業技能和食用菌種植生產技能培訓6期,培訓專業菇農300余人。同時,帶動周邊村540戶農戶發展食用菌800余畝,增加穩定就業崗位400個,每年帶動當地勞動力務工5萬人次以上,實現了建設一片、見效一片、帶動一片、全民共享的效果。
堅持以“雙引領”為動力 多種模式確保穩定增收
突出組織引領。試點項目實施過程中,木黃鎮黨委明確由鎮黨委副書記牽頭,統籌抓好項目建設、村級黨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引領項目覆蓋村村支兩委班子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廣泛組織群眾務工,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按期完工。 突出企業引領。印江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和“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由梵天菌業和同發生態農業輻射帶動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積極支持引導企業強化品牌提升,加強品牌建設,成功注冊“梵凈蘑菇”“梵凈仙菇”商標,“梵凈蘑菇”獲貴州省馳名商標,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產品正通過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方式走向全國市場。 截至目前,試點項目帶動企業和村集體流轉土地800余畝,農戶獲得土地流轉金64萬余元;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參與務工達3000余人次,共獲得勞務報酬36萬元;整合20個產業發展幫扶資金入股同發生態農業,帶動20個村1345戶4980人,通過資產折股量化,實現建檔立卡戶戶均分紅500元/年;帶動540戶農戶種植食用菌,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
堅持以“三補齊”為抓手 推動產業鏈條加快延伸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印江縣以800萬元以工代賑試點項目資金為牽引,自籌資金163萬元,通過雇傭當地勞動力,共平整土地262.81畝,新建生產便道2399.79米、排水溝1500米、通組道路493.87米,有效改善了試點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發展后勁。目前,試點項目區內食用菌種植面積已達300余畝,年產值將近600萬元,成為全縣黑木耳核心基地之一。 補齊集體收入短板。印江縣將以工代賑投入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到村集體組織,并參股到項目運營企業中,建立起“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實行按股分紅,有效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目前,鍋廠村、木良村、文昌村集體經濟規模已分別達到10萬元、5萬元、3萬元。對試點項目區有意愿發展食用菌的建檔立卡戶,積極給予政策支持,由梵天菌業提供菌棒,建檔立卡戶到項目區種植食用菌,實現產業增收致富。 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印江縣試點項目進一步完善了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條延伸、產品附加值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雙增”目標的實現。梵天菌業成立了李玉院士工作站,成功研發了黑木耳“FTH1號-FTH8號”系列新品種。此外,印江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將廢棄菌棒加工成為培育雙孢菇的營養料,又將營養料加工產生的廢料加工為果蔬肥料,帶動經果林、蔬菜產業的發展,有效解決了污染問題,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