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成
2022年,受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和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除中國之外的多數國家通貨膨脹水平高企,我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加大。面對穩物價的復雜局面,我國沉著應對,科學決策,著力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價格,著力穩定市場預期,價格調控成效顯著,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為宏觀經濟運行營造了良好的物價環境,也為全球應對通脹作出了重要貢獻。 過去一年,發達經濟體引發了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水平亦大幅攀升。受烏克蘭危機、美歐疫情后財政貨幣政策過度刺激等因素影響,2022年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并在國際上誘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在復雜嚴峻形勢下,我國始終把穩物價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創新調控機制,完善調控方法,持續做好價格調控工作。在長期的價格調控實踐中,我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逐步建立了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等重要基礎性制度,奠定了保供穩價的制度基礎。穩物價工作還高度重視機制和方法的完善和創新。在調控機制上,建立健全央地協同機制和聯保聯供機制,在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方面,中央負責統籌全局、協調各方,部門和地方各盡其責、協同配合,通過強化跨區域互濟互助,加強產銷銜接,形成了調控合力;創新并不斷完善價格區間調控機制,堅持“調高”與“調低”并重的思路,統籌考慮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價格與供給需求互動關系,通過合理設定價格區間,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對生豬、成品油、煤炭等重點商品實施了區間調控。在調控方法上,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豐富調控政策工具,改善調控政策效果。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價格監測分析預警,及時發現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著力暢通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產供儲銷全鏈條推進穩物價,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行和市場供需有效對接;著力加強儲備制度建設和儲備能力建設,提升重點商品儲備水平,持續提升儲備調節能力;著力引導市場預期,通過加強政策和市場信息發布,向市場釋放明確調控信號,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打擊投機炒作,有效引導市場主體行為。 在健全機制和科學政策保駕護航之下,我國價格調控成效顯著,國內物價持續平穩運行。通過科學的治理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我國既確保國內物價總水平穩定,又為全球價格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在合理區間運行,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PPI全年上漲4.2%,均大幅低于國外主要經濟體。我國物價總水平總體穩定,上下游價格協調性持續改善,為宏觀經濟穩定復蘇營造了良好的物價環境。食品價格方面,2022年,盡管國際糧食危機陰影籠罩,我國仍保持了食品價格穩定。其中,生豬和豬肉價格調控效果明顯,周期性波動明顯緩解;雖然國際糧價年初大幅上漲,隨后劇烈波動,但我國小麥、玉米價格走勢較為平緩,成品糧零售價格更為穩定。在國際糧食供求格局緊張形勢下,我國食品保供穩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力地保障了民生福祉。能源價格方面,在國際能源供求形勢嚴峻、主要能源品種價格大幅上漲、多個國家遭遇能源危機的不利局面下,我國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努力做到全國一盤棋,有效平衡能源市場供求,煤炭、電力、成品油、天然氣價格總體穩定。CPI中居民水電燃料價格上漲約3%,汽柴油價格漲幅也明顯低于美歐。在國際能源總體短缺的情況下,取得相關調控成果殊為不易。 展望2023年,盡管國際通脹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能源、糧食、工業金屬價格可能延續高位波動態勢,但我國物價總水平穩定運行具備堅實基礎。需求方面,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回升,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帶動居民消費穩步向疫情前的常態回歸;供給方面,我國生產和供給能力充裕,應對臨時性供給沖擊的調控經驗豐富,能夠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增長。此外,國內糧食、能源生產能力和儲備調節能力不斷提升,生豬產能合理充裕,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物價總水平仍將在合理區間運行,穩定的物價將為宏觀經濟行穩致遠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